和兴楼坐落在龙潭镇龙潭村的正中央,背靠庵子山,面临一条小溪流。马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住楼房。街道上生意兴隆,人们安居乐业,把龙潭点缀成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和兴楼跟周边的数十座土楼一样,是祖先遵循居者有其屋的精神,历经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苦心营造,付出巨大的努力才得以建成的。楼房建筑坚固,设计巧妙,楼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内有水井。厅堂宽敞明亮,房间窗明几净。家家户户轮流做好公共卫生,楼内楼外井井有条。和兴楼几经历史沧桑,曾遭火患,后经修缮才得以重新住人。
楼里住着十几户同宗同族的亲人。他们彼此相敬如宾,以和为贵,和睦相邻。遇有大事小事,大家同心协力共同促成。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养有家猪,待到猪大肥壮宰杀上市时,主人都要安排吃猪血,美其名曰“猪血宴”,请全楼的宗亲共进早餐,以示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和兴楼最难能可贵的是,祖辈都遵循“嘱吾子孙宜务勤读,慎勿怠于勤而荒于嬉,慎勿奋于始而懈于终……”的家训,教育子孙勤学苦读,成才报国,让和兴楼和气兴才蔚然成风。
楼内的长辈凌景叔,是培养教育孩子的好榜样。一年夏天,他带领全家人在山坑里收割稻子。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也一同去收割稻谷,只见孩子头戴草笠,身穿短衣短裤,担当搬稻穗到打谷场的搬运工。他干得津津有味,劲头十足。休息的时候,老奶奶发现孩子的腿肚上,两条蚂蟥正肆无忌惮地吸血。老奶奶很是心疼,连忙拔掉蚂蟥,只见血流不止。凌景叔用土烟丝敷在伤口才止住了血。此情此景,凌景叔意味深长地说:“看来孩子不是干农活的料,好好读书吧!”
凌景叔说到做到。此后,每天都督促孩子早起读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特意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给孩子。孩子每天早晨都带领同楼的弟妹们在楼前的空旷土坪上,先做广播操,锻炼身体,再背诵诗文。经过努力,一年后,孩子第一个考上了一中,在中学读书时,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又顺利考上大学,成为和兴楼的第一个大学生。
喜讯传来,全楼欢呼雀跃,喜庆临门。孩子考上大学的事迹给弟妹们树立了榜样,弟妹们勤奋读书,先后出了10多名大学生,其中还有一位荣登北京的大学堂。
和兴楼,和气兴才所传递的正能量,正在延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