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长卷翻到21世纪第八个年头的时候,红城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 30年弹指一挥,在这短短的3 0 年里,过去的乌兰大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我刚来乌兰浩特市,根本就没有正经的路,行路难,住宅区更没规范,上厕所更难。那真是路比院高,院比炕高,垃圾快赶比房子高了。现在你看,这眼前的绿地,花草相随、各式各样,宽阔的马路一望老远老远的,楼房一个比一个高、一座比一座好。现在跟那时真是没法儿比呀。”这是记者在乌兰浩特市采访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位建设局城建档案馆的老同志说的一番话。
高标准地搞好城市规划,投巨资改造城市的基础。30年来,乌兰浩特历届市委、政府为改变红城面貌,费了大量的心血。足迹踏遍了全市的大街小巷村村屯屯,对全市各个地形地貌进行系统测绘,并精心设计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
坐落在大兴安岭南麓的乌兰浩特市,旧称王爷庙,有300多年的历史。走进新时代的乌兰浩特,街道宽阔,绿树成荫,不足30万口的小城居然不乏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不断的车流,繁荣的商业,花团锦簇、绿地环绕、喷泉起处音乐相伴的广场和50多种造型各异、流光溢彩的街灯,2008年在和平、都林和爱国街三处又出具资从开发商手中回购了建房用地,改建成三处新的景观绿地,充分显示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现代气派。那个平房连着平房、马路上尘土飞扬、只有3万人口的小城早已尘封在老年人的记忆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