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漆艺是指广东阳江地区流传数百年的汉族传统油漆技艺,阳江漆艺分皮胎,纸胎,木胎几种,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据《阳江县志》载,晚清时候,阳江县的漆皮箱、漆皮枕和漆屏风已驰名中外。上世纪初,广泰成生产的“皮雕金漆盒”,具有浓郁的阳江地方特色和风格,在南洋赛会上曾获得金质奖章,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也获得金奖,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1历史渊源
编辑
阳江漆皮箱
阳江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豆豉、风筝并称“阳江三宝”。如今随着岁月的推移、掌棒者的离世,知道阳江漆艺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青一代阳江人,有很多根本不知道阳江漆艺,更谈不上对这门传统艺术的喜爱。广东省博物馆想收集阳江漆艺精品,但多年来难求一件。
阳江漆艺的兴起,与阳江处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补给港和中转港的地理位置很有关系。阳江古代的造船业十分发达。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阳江县还有造船厂40多家。
发达的造船业催生了许多相关行业,其中就有桐油。因为船要防腐,最早就是涂上一层桐油。刚好阳江到处都有油桐树,盛产桐油,所以阳江古代的桐油业也很发达,现今阳西县还有一条桐油村呢!到了后来,由桐油进步为油漆,阳江漆艺也就成了‘阳江三宝’之一。
阳江漆艺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阳江漆艺分皮胎,纸胎,木胎,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观,解放前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解放后以生产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闻名。
2发展荣誉
编辑
传统的阳江漆皮箱以杉木为胎,内外各贴一层牛皮,经加固烫平再在表面髹漆而成。各地的博物馆用它来存放名人字画。漆枕则是在木架上用藤条编织轮廓后套一层牛皮,烫平髹漆而成,优点是坚固,防潮,耐水,质轻无裂缝。后来阳江漆艺由原来的黑,朱色,增加到了各种色漆,并有罩金,镶嵌,螺钿,描金堆漆,印花等技法。漆器社纷纷成立,并转变为国营漆器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品种由解放前的二十多种增加到五百多种,阳江漆艺系列产品也屡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品评比活动中获得奖项。
同时,阳江国营漆器厂更组织团队研发阳江独有的腰果漆配方并建立品牌。至今,阳江腰果漆以其温和、透明度高、质地适宜等特点依然行销国内,并在广东院校漆画、漆艺教学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其它省份的漆涂料制造厂对阳江漆配方一直渴求又无法破解,便使用腰果油兑二甲苯,并取名“××合成大漆”,认为已经找到了腰果漆的制作配方。作为全国独有的阳江腰果漆,至今在国内无法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者,却成为众多“李鬼”污蔑诽谤的对象。更有甚者,一部分人根本没有使用和研究过阳江腰果漆,便用对“××合成大漆”的评判标准评价阳江腰果漆,让人汗颜。
油漆类生活用品诞生后,漆画便与之共生。工匠在油漆器物上绘上一些工艺性装饰图画,这便是最早的漆画。阳江漆画
阳江傅以周-漆画
最早是以生漆、熟桐油为涂料,涂绘在漆箱、漆枕等生活用品上面的。到了1958年,原来单一的彩绘发展了镶嵌蛋壳、螺甸、金箔和变涂等新技法,并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并增加了戗刻、莳绘、皱漆、堆漆等新技法。
1979年,长18米、高2.4米的大型磨漆画《葵乡》落户首都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成为阳江漆画的展现舞台的高峰。
漆画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工艺品。在60年代,阳江漆艺厂开始对这方面探索创新,制作出富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漆画。漆画是以漆、熟桐油和经过加工的透明漆及黑漆为涂料,调入银原、石黄、石绿、宝红、钛白等入漆颜料,又利用螺钿、蛋壳、金银箔、石片、闪光磷等材料,经过描绘镶嵌、髹罩、雕填、研磨等工序而成。
大型磨漆画《亲切的关怀》,是阳江漆艺厂工人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怀念,在广州美术学院漆画系教师的指导下创作的,曾发表在1978年第二期《人民画报》上。
长18米,高2。4米的《纪念国庆三十周年》磨漆画和《葵乡》磨漆画,是广州美术学院漆画系老师协同阳江漆艺厂设计人员和工人制成的,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展出。
漆画《游龙出海》、《仿古玉兰花瓶》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南方日报》撰文介绍过。此外如《北鹿南养》、《天桥》等漆画,都富有传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社会上获得好评。1985年阳江创作的《苍鹰》还被作为国宝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广东的各项评比中,阳江漆画也屡屡得奖,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和荣誉,阳江漆画工人亦不断进行探索,努力改进工艺,其中享誉全国的阳江漆就是成功的一例。
3挑战与机遇
编辑
阳江漆器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它在近代就已名声在外,解放后发展更是迅速。1958年,阳江县成立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漆器品种最初只有20多个,80 年代已增至800多个,产品从漆皮箱和漆皮枕发展到床、柜、桌、椅甚至碗、碟、筷子等,家居日用品无所不包。在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的同时,阳江漆器还出口到国外。据统计,1961年其出口值为10.78万元,至1987年已增至680万元,26年间增长了60多倍,出口值仅次于不锈钢器皿,排在阳江所有出口商品的第二位。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阳江漆器的生产严重萎缩,现在基本以漆画为主。但是,随着阳江漆艺行业协会的成立,越来越多的漆艺老艺人和接班人意识到保留阳江传统漆皮箱、漆皮枕等皮胎漆器,还有纸胎漆器和脱胎漆器以及漆花描绘的特点的重要性,阳江的漆艺人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级的漆艺、漆画展览,另一方面积极研发贴合当下现代生活的漆器、漆立体和漆画作品。
4发展历史
编辑
首先,漆画的发展处于的一个更好的发展氛围中。由于漆画和现代建筑境、居室装饰结合得越越默契,漆画的制作材安全,对人体无伤害符合现代人的环保理念,以及漆画本身具有的耐磨防、历久弥新等特点。更重要的是漆画既是艺术品又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不会脱离群众,这一切使得漆画艺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统漆艺深秀、含蓄、神秘的个性,使漆画的东方味、漆画的民族性几乎与生俱来。作为最富民族的现代绘画。漆画所引的关注日益广泛。阳江的漆艺发展不过是中国漆艺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国漆画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之中,阳江的漆艺也一定会如鱼得水,重振旗鼓的。
虽然作为生活日用品的漆皮箱早已没有了,但阳江漆艺却在近十年有了较大发展。阳江市正在申报广东省“漆艺之乡”称号,并准备在江城区新建一座“阳江市漆艺博物馆”。此举对于漆艺界来说,可谓好消息。
取得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阳江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把繁荣漆画当作建设文化名城的五件大事之一,为此,市里成立了‘阳江市漆画创作研究会’,市美术协会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阳江市漆画艺术研究委员会’。现在,全市有曾获得国家级奖项的老年漆画家四人、年轻漆画家40多人。二是,漆画在十多年前就被列为单独画种,可以参加全国各种美术展览的评奖。这一点,促进了画家的创作积极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