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扬州富春茶社

家乡区县: 扬州市邗江区

5继承创新编辑富春点心在迄今为止的80余年间,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断继承和创新,始终以其独特风味饮誉海内外,经久富春茶社不衰。1913年,一位俗称“黄大麻子”的黄姓师傅,对传统点心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大受顾客欢迎。黄师傅制作的油糕通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甜糯适度而爽口;翡翠烧卖则以绿色菜叶为馅,口味有甜有咸,馅心绿色透过薄皮,形如碧玉。此二点被誉为扬州面点的“双绝”。另有一位师傅叫陈永祥,除了精于制作酥饼、双麻烧饼等点心外,煨面是他的杰作。他煨的面入味而不烂,品种多,味道好,脍炙人口。1915年黄师傅去世以后,领班名师尹长山在包子的花色品种上下了一番功夫,三丁包子即为他所首创。当时富春下面一律用鸡汤,每天用鸡量在50只左右,这样,鸡肉、鸡皮以及下脚料没法处理,尹长山就和陈步云老板商量,将鸡肉切成丁子,外加猪肉丁和笋丁,做成三丁包子。开始吃的人并不多,后来慢慢就大受欢迎了。同时,师傅们还用多余的鸡皮拌干丝,或做成鸡皮饺;鸡翅、鸡头、鸡爪则做成“飞、叫、跳”,供人下酒。这样,既增加了品种,又避免了浪费。1921年,富春又聘请了善制“席点”的高手张广庆,于是,口蘑锅巴、蛋糕、鸡丝卷等开始在富春茶社供应。除引进席点外,富春还通过“粗改细”的方法增加花色品种,比如油饺子、开花馒头,原是在烧饼店里卖的一种粗点,经富春一改进,口味则别具一格,深受好评。顾客多了,生意大了,陈老板更注重在花色品种上大做文章。端阳时有火腿粽子,夏天有西沙白菜、煎饼、糖藕、双麻烧饼、蛋糕等,秋天又增加了蟹黄汤包,冬天则有雪笋包子、黑芝麻包子、野鸭菜包子上市。总之,富春每年都有新的点心品种与顾客们见面,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仅近年来由富春创新的点心品种,就有裕果粉点、月宫玉兔、三鲜雪梨、沙仁锅饼、脆皮包、素什锦包、明虾杯等十余种。几代人的不断创新,使富春的点心在全国点心行业中独树一帜。富春包子的特色最为显著的是:在造型上,口似鲫鱼嘴,形如荸荠,波浪式皱褶多达30余个,在全国首屈一指;在口味上,讲究配料,注重提鲜,每点一味,咸甜酸辣各味俱全;在品种上,因时而变;四季有别,应时上市。至于发酵油酥、水调面粉等面团制品多达三四十种,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富春茶社位于得胜桥,属于扬州老城区,始创于1885年。资料上说,100余年来,富春茶社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富春茶社努力和精心经营,逐步形成了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闲、静、雅、适取胜的特色,被公认为淮扬菜点的正宗代表。巴金、朱自清、冰心、林散之、吴作人、梅兰芳、赵丹等大家及文艺巨匠都留下了墨宝和赞语。

富春茶社本来并不是茶馆,而是一家“花局”。清代末年,古城扬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富春茶社田”的遗风依然盛行,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扬州人陈霭亭租赁了得胜桥巷内的十几间民房和几分空地,创设了“富春花局”,栽培四季花卉,创作各式盆景应市。1910年(清宣统二年),陈霭亭去世,其子陈步云继承父业,继续经营。

富春茶社一开始就以价廉物美的经营方式著称,并始终保持了这一特色。当时一般的茶馆,点心都是以笼富春茶社计算,一笼16只,最少也得半笼起叫,富春茶社的点心花色品种很多,如果采取这种“整卖”方式无疑会失掉许多生意。于是,他首创了“杂花式”供应方法,一笼罗列八种点心,每种两件,四咸四甜,味道各异,这样客人就可以一次尝到富春的各种主要点心,当然满意了。另外,无论新老茶客,又都可以只叫一件两件,按件计算,经济实惠。? 富春茶社首先以茶出名。富春茶名为“魁龙珠”,由店家在本世纪20年代初自行窨制。它是用浙江的龙井、安徽的魁针,加上富春花园自家种植的珠兰兑制而成。此茶取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泡沏,融苏、浙、皖三省名茶于一壶,浓郁而淳朴,其色清澈,其味芳香,入口柔和,解渴去腻,令人神清气爽,疲劳顿清。再配上别具风味的富春点心与佳肴,难怪使众多远近客人流连忘返、心向往之了。

 

^-^.....(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