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才,何威凤

家乡区县: 安顺市西秀区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收到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敬献的一把折扇,折扇一面写字,一面绘画,画的内容为桃柳,笔墨秀逸,色彩雅致,慈禧看后大悦,赞赏说:“真是文雅风流,当代无双!”而作画者便是清镇籍文化名人何威凤。
何威凤,字翰伯,1853年,生于清镇一个败落的书香门庭,孩提时随母迁居安顺,现安葬于距今天清镇近100公里的安顺市宁谷镇洋海村旧院山。

童年时的何威凤,生活充满苦难,但他踌躇满志,憧憬未来。光绪十一年,1885年,何威凤考取举人,后与京中士大夫交往渐多。李鸿章等重臣欣赏其字,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对他十分器重。由于何威凤不愿受八股文束缚,屡次考试都不得意,终不为朝廷所用,在不情愿地做了几年幕僚之后,何威凤无奈地退隐故园。民国七年,1918年,在贵阳客旅中郁郁而终。
何威凤天姿颖异,勤奋多思,青年时代便在诗文书画方面崭露头角,从小对书画的感悟比较强,被誉为“一代奇才”,在北京素有北龙南凤之说,加上翁同龢的赞赏,造诣名满京城,家喻户晓。

据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记载:何威凤“书画则早已驰名京外,人争护惜,但若吉光片羽,亦不多见云。”民国时期何威凤的画已属珍稀,今天他的作品更是寥若麟凤。
从现存的何威凤的书画作品来看,他的画作兼具贵州画家刚健质朴的传统,在贵州晚清画家中绝无仅有。其中,何威凤以画凤为名,以凤入诗,为世人所重。凤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鸟,凤集中表现了他的孤高自傲,不随流俗,愤世之情。他的书法作品,深受清末书法审美的影响,比较雄强、豪放,还有一种刚博之情,给人以阳刚之美。画如其人、书如其人,审美、心性在他的作品中全部是统一的。

时光流逝,如今,虽然何威凤早已殁于深山之中,作为清镇文化之乡的一面旗帜,时至今日,何威凤的美名依然流传于民间,而他的艺术成就却留给了我们永恒的财富。

 

郭丽娴(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