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过年习俗

家乡区县: 广东省信宜市

广东省信宜市,民风古朴,至今保留着一些古代粤西俚僚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过年、春节除有汉族的传统文化外,一些习惯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
1 传统的信宜人办年,一定会包粽子,俗称年晚包古粽,发达又兴隆!无论读书、立业还是做生意,谁人不想发达兴隆?
2 吃团圆饭菜式劏熟鸡(剦鸡),熟鸡除香口好外,还代表盛熟,在农村意味着谷熟丰盛。肥得流油的炸扣肉也是不可少的,意味着过肥年,一定要有鲤鱼(利余),吃团圆饭要有剩余,表示年年有丰余的意思。
3 旧时“除夕”之夜是要守岁的,家里每间房子都要点上灯,现是电灯,谓之长命灯,有的人家会连点三晚,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直到“交年”等燃放爆竹。
4 炮仗代表火红兴旺,点长炮是家家户户不可少的,富有人家常常斗长炮,谁家燃放爆竹时间越长,表示兴旺越长久!
5 给孩子们压岁钱,是“交年”每个父母都做的第一件事情,压岁钱一般放在孩子们的床头或席底,而且要压到正月十五。
6 春节早晨,信宜人有吃糖水的习惯,愚意新年甜蜜的开始,糖水的做法大约类似元宵,多是用糯米粉包糖芝麻。放红枣、百合煲糖水后,再煮糯糖园。传统的信宜人正月十五并不是吃元宵,而是包籺,这与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中原习俗迂回。
7 春节不杀牲的习俗在部分农村存在,这主要与一些老人信佛有关。
8 春节小朋友们就给长辈拜年,做长辈的就要给孩子“贺岁钱”,又叫“利是”,人们这天见面总要互相“恭喜”。不说不吉利的说话,说不吉利的说话,是碰上霉头了,会霉到年尾的。
9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一般常见民俗是不扫地,以免扫走了财气,古人称之为“不洒扫庭院,取蓄藏也”。
10 正月初一拜家长,正月初二访亲友,初三之前不远门,开年多在初四后,初五接福算盘响,正月十五年例闹得忙,这是信宜旧图地区的习俗。
信宜新图地区正月十五过去有闹春牛的习惯,现也渐渐消失,被舞醒狮代替。

木子又见木每(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