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莺与玫瑰》这篇童话里面,王尔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学生爱上了公主,而公主要求学生送她红玫瑰才能与他跳舞,但红玫瑰却难找;夜莺知道了这件事,为了年轻学生能获得爱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红玫瑰;最后学生拿红玫瑰送给公主,公主却因为宫廷大臣的侄儿送了她珠宝而拒绝了学生;最后学生否定了爱情,回到哲学中去了。故事比较简单凄美,没有美好的结局,但我觉得这里面讲述了很多爱情里的道理。
学生爱公主,这是肯定的,但是我觉得他爱得不够,或者说他更爱自己。自己的花园里没有红玫瑰,他就放弃到其他地方继续寻找,只会忧伤哭泣。在他心目中,没有爱情就要过痛苦的生活,而爱情就是得到对方。一方面他的努力不够,不知变通,换个地方或方式或许就能找红玫瑰;另一方面他又比较幼稚,没有爱情就痛苦万分,在爱情中失去了自我。所以我说他更爱自己,不想付出太多又想得到爱情。现实中,这样的人不少。在遭到公主拒绝之后,年轻学生说公主忘恩负义实际上他对公主哪有什么恩呢,喜欢一个人不应该觉得自己就对她有恩,又不是人家逼你喜欢的,喜欢一个人应该是自己觉得很高兴的一件事。最后学生不再相信爱情,认为爱情很愚昧,形而上学才是值得追求的东西,这进一步说明学生的幼稚和狭隘。明明已经看到王公大臣的侄儿那样的有钱主才会赢得公主的心,却放弃了成为高富帅的「正道」,唾骂爱情并且回到哲学中去,看来还是爱得不够深。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哲学家。
再说说公主,很久以前我看这篇童话的时候对她是很鄙视的,同时也同情学生。但是现在读又有了新的感受。一开始公主答应学生只要学生送她一朵红玫瑰就愿意和学生跳舞,后来宫廷大臣的侄儿送了她珠宝之后她就不要玫瑰了,当然也拒绝了学生。公主的错在于背叛了一份给出承诺的感情,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优质爱情资源的公主,她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也没有什么错。我完全理解女性在选择对象时挑更有钱的,因为从进化和繁衍后代的角度看这确实是更优的选择。再说,一开始她承诺的是跳舞,不是在一起,所以,学生想多了又实力不够,公主有错但可以理解。
再说夜莺。这是一个悲情角色,毫无疑问她是喜欢学生的,「他的头发黑得像风信子花,他的嘴唇就像他想要的玫瑰那样红」,为了学生能得到自己的爱情,夜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红玫瑰。而学生自始至终都不知道玫瑰怎么来的,甚至完全不理解夜莺,认为她没有情感,没有诚意,自私自利。夜莺对学生不仅仅是喜欢,而是真正的爱。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爱是不求回报,爱是不计成本,爱是给对方幸福,即使这些对方都不知道甚至误解。这样的爱,在现实生活中太少了。在整个故事里,她是唯一懂得爱的。
然而夜莺也不是没有人爱,橡树爱她。橡树心里看着夜莺为学生牺牲自己,很难受,并且说「你这一走我会觉得很孤独的」。橡树早已习惯了在自己身上做巢唱歌的小夜莺,突然间她要离开,他只能自己难受。他懂夜莺,喜欢着夜莺,但是无动于衷,没有阻止夜莺自杀的行为。怎么说呢,还是爱得不够,不懂得如何付出。夜莺的离去令他感到孤独,爱情对他来讲只是排遣孤独,这种爱也不够成熟。爱人之前首先要独立,否则就不太会有去爱人的能力。
文学作品终究不是现实,但是我还是很欣赏夜莺那样的感情。付出就或明或暗地想要得到回报尽管是难以逃离的窠臼,但是真爱就该不求回报。当然,也要爱对人,鸟怎么能和人在一起呢,小夜莺精神可嘉但是在爱情的选择上也有点盲目了。要两个人都像夜莺那般,才可能幸福圆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