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南充-旅游篇(宣化天主堂)

家乡区县: 南充市嘉陵区

宣化天主堂自1904年建成后,曾于1935年进行过一次大修。1980年归还后的天主堂屋顶漏雨严重,石柱部分表面受损,祭台荡然无存。1986年宣化区政府拨款8万元,教会自筹资金16万元,进行了全面恢复性工程。当时在已故陈化育神父和张德正神父的的领导下,工程师赵惠、李武等精心设计,广大教友义务劳动,这次修复工程恢复三个祭台。圣母和若瑟祭台以画像代替雕像,两块主教墓碑修复后重新竖起。音乐楼用工字钢架代替木架,最大的工程要算两个钟塔楼和人字山墙的复原工程,大堂内重新进行了粉刷彩绘,配齐了大堂内的全部跪凳。1986年10月重新开放。

快速导航

全景图

中文名天主堂

时 间1904年

地 点宣化

性 质宗教场所

目录

1历史变迁

2社会评价

1历史变迁编辑

1944年夏,日本强占大修院为宣化省公署所在地,大修院迁入主教府东院,命名为“圣家大修院”。1954年全

部拆散。

1945年宣化第一次解放,同年11月原“察哈尔民主政府”在大修院和主教府设立。

3、归还大堂修复重开和大修阶段:(1976年—2003)

十一届三中会胜利召开后,1979年全国开始落实宗教政策,1980年12月,宣化将大堂归还了教会,部分教产得到了落实,按期付给租金,并给以部分赔偿。

为庆祝宣化天主堂“光荣十字架大堂”建堂100周年庆典,迎接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主内兄弟姊妹的莅临,王治海神父经多方筹款,综合大家的意见,于2003年3月至7月对大堂进行了又一次大修。宣化天主堂经两次修复之后,目前基本保持初建时的风貌。

2社会评价编辑

宣化大堂的评价

1、宣化天主堂的建筑风格,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双钟尖塔楼高插云霄,雄伟宏大。内部为大石柱和飞扶壁桁架木石架构,彩绘装饰简洁明快,极富浓厚的宗教色彩,庄重而华丽,粗犷而宏厚。

2、宣化天主堂的建筑规模,当时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圣堂堪与媲美,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

3、宣化大堂就地取材的青石料,用粗犷的刀法雕刻,线条明快多变,流畅活泼。在国内外如此规模风格的建筑都是很少见的。据有权威的神父所传,凡来本堂的外国神父或参观者,均对该堂的建筑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4、宣化大堂就其建筑的宗教内涵,建筑学、美学、声学等方面,都有极高深的文化研究价值。

鲜明洪(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