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风筝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阳江背山面海,旷野辽阔,到处都是天然的放飞场。 每逢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纸鹞放飞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广东阳江市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
1风筝流派
编辑
中国风筝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在风筝文化的不断沉积之中形成了风筝的“五大流派”。
在风筝千年的不断延续之中,在原来的“五大流派”中又产生了“南有阳江,北有潍坊”的这样一种形势。
在国内,阳江与山东的潍坊匹敌,南北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南北风筝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比性的两个流派。
2阳江风筝历史
编辑
1986年
阳江首次组织风筝队,代表广东参加在山东潍坊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风筝比赛。此后,阳江风筝代表队多次参加全国风筝比赛,至今,共获得全国金牌90枚。成为中国风筝“南派”之首,与“北派”山东潍坊风筝比翼双飞。阳江风筝还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大赛,共获得国际金牌12枚。阳江的“灵芝”风筝还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
1991年
阳江市建成南国风筝竞技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可容纳30万人放飞,是目前全国最具规模的风筝放飞场。
1992年
在阳江举办的重阳风筝节,除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外,还有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
1993年7月
阳江风筝节
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阳江风筝的“龙头蜈蚣”腰节上用带有草根的茎作横担。横担的两端没有羽毛或纸穗,只用自然的草根当作阻尼,每个腰节下面有一纸舌,随风飘动。这种风筝的设计制作采用“仿生学”原理,按“百足”类动物的生态,从头到身躯、肢爪,形似传神,巨者可达100多米长。放到高空时,能摇头摆尾,栩栩如生,还能附加特技表演,如“龙吐珠”、“戏鞭炮”、“龙头吐火”等,有声有色。这种“龙头蜈蚣”飞起来真如蚊龙出水,神龙飞天一般,可称一绝。
3阳江特色风筝
编辑
阳江风筝
阳江市最有自己特色的风筝要算“灵芝”。这种风筝呈椭圆形,顶上是一片白云,下面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口含一灵芝草在不停跑动。风筝的顶端,用一根很薄的藤片涂上油,接在弓架上张开,在空中迎风“汪汪”作响,方圆数公里都能听到它的鸣叫声。它在飞行时类似硬翅风筝,可形成一对稍向下弯的“膀兜”呈弧形翼剖面。它的中间有一长杆,下扎鹿口灵芝的图案,造型别致精巧又独具特色,是传统中国风筝中一个可与北京“沙燕”,南通“六角”媲美的独特的品种。而且灵芝风筝上带长弓,紧张藤弦,风吹弦鸣,声传天外,是名副其实的“风筝”。灵芝风筝还有很多变种,如“莲花荷叶”等。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阳江市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而成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
除“灵芝”、“蜈蚣”外,阳江风筝的最大特色便是“花草鹞”。这种风筝的群众扎制基础最广,品种也最多。从花草鱼虫、鸟兽动物、人物图像一应俱全,常见的有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
阳江市由此被称为“纸鹞城”。
4沙扒重阳风筝
编辑
阳江是著名的风筝之乡,平时重阳节阳江人一般会在鸳鸯湖举行盛大的风筝比赛,但是这种盛会却缺少了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里面的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沙扒白额岭
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境。由于以前信息技术的落后,很少有人知道地处阳江西南部的沙扒湾对重阳节的狂热程度是何等的热烈,比之于阳江更是有过犹不及。沙扒湾左侧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白额岭,地势150米高左右,正是白额岭占有利于登高的优势,90年代的沙扒湾镇政府每到重阳节都会起到带头大哥的作用组织全镇各级机关、中小学校、企业单位悉数出动举办一年一度的重阳盛会。
由于举行的风筝比赛有奖金等物质的奖励,因此很多中小学生都很热衷自己亲手制作一只风筝参加比赛,正是热衷于此,当时制作的风筝可谓是百花齐放,种类繁多,时隔多年相信很多人都忘了很多当时很有特色的风筝的名称了(即使当年是个狂热的风筝迷),那时候做风筝所需的材料竹子供不应求,要想买一根很好的竹子要跑到很远的农村去找竹子。由于风筝比赛有规定外观造型的台风要求,很多人都在风筝的棉纸上面画了很多别出心裁的美丽图案。因此制作风筝不仅是要求对削竹子有一定的娴熟技巧,更是考验一个风筝制作师的审美感观要求。技术高超的人制作出来的风筝放上天后是不需要带尾巴的,因为有的人制作的风筝有时会头重尾轻,不带上尾巴风筝就会打筋斗。当然也有人做的会出现头轻尾重的风筝出来,但是很少见,因为头轻尾重的风筝无论风多大是放不上天的。
记得当时的比赛规定是风筝分:硬翅、软翅两大类。按年率级别又分小学组、初中组、成人组。
常见的硬翅类风筝有:双桃、灵芝等。
常见的软翅类风筝有:沙燕、喇叭裤、老鹰等、龙莉、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等。
还有怪胎类的风筝有:百足蜈蚣、天女散花、猪八戒、鱼虾蟹等
在90年代的沙扒,在重阳节前的一两个星期前是每位学生最为兴奋的时候。大家三三两两都各自
沙扒重阳风筝比赛
组织自己的一小团体商量好AA制合伙买好重阳野炊的美食材料饮料等、各自都会把家里的凳椅桌等搬到白额岭上去,有些人为了占个好位置,一般会提前几天开着自家的小车将家当搬到岭上甚至会与白额岭上面的孤坟陪伴几天。重阳节那天的白额岭上面真是车水马龙,人声吵杂,甚是热闹,幼至刚出生的婴儿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一天都汇集都这个白额岭上,镇上反而是空空荡荡的成了空城计。那一天相信每一个野炊的人旁边多少会陪伴着一座孤坟,但是大家甚至小孩都不会害怕,因为相信先人也会因为这一天人气高涨而高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样的记忆永远的停留在每个沙扒人的心目中,沙扒镇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加
沙扒重阳风筝比赛
上如今的镇政府和中小学校对于如今的问责制度的恐惧以及沙扒渔业经济日益低下,因此如此盛会没一行政单位愿承担组织责任和赞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