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要以清补为主,如果某些菜馆还推荐乌鸡、老母鸡汤这样温补的汤,就适得其反了,而应选择鸭汤或鸽子汤。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进补应遵循“四季五补”之道,即春季补肝、夏季强心健脾、秋季润肺、冬季补肾。对于反季节食品,要学会冷热平衡,如果夏季要吃羊肉火锅,最好加入一些凉性的配料或配菜,以中和羊肉的温热之性。
古人云:“安身之术,必资于食”。先人之话甚有道理。食疗汤水可以帮助我们安度暑夏,下面介绍三款清淡汤水供大家参考。
研究发现老人、儿童以及体制偏虚的人不宜多喝绿豆粥解暑。据检测发现绿豆粥中的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要多。老人儿童的肠胃功能比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因此会引发消化不良。此类人群应该少吃或者是不吃寒性的食物。
另外,脾胃虚弱的人一定不要喝绿豆汤,但是可以喝大米小米混合绿豆熬成的粥,因为大米小米都会起到滋补脾胃的功效。
寒性体质的和正在服用药物的人群也是不适合喝绿豆汤的。因为绿豆本身性寒,体寒的人,吃了绿豆会加重病情,严重时会引发其他的疾病,而绿豆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会与病人服用的药物相结合,分解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冬瓜绿豆沙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
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鲜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热解暑;干绿豆性味甘凉,能清凉解毒、消暑利水;红糖甘甜能解毒润燥。三种食品合用既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又清甜可口。
做法:每次可用鲜冬瓜肉250克,绿豆75克,红糖适量。制作时,先洗净冬瓜,并去皮及瓜籽,将瓜肉切成小条状,干绿豆洗净,有条件可去除绿豆皮。然后将准备好的绿豆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将煮成豆糜状时,加进切好的冬瓜,继续煲2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昆布海带猪脊骨汤
昆布海带煲猪脊骨气味清淡、润气,具有清热消滞、利湿除烦的功效,是暑湿之际的既清泻又营养的饮品,同时亦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颈淋巴腺炎等。
昆布性寒味咸,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消痰、软坚散结,降血压。《药性论》认为它“利水道,去面肿”,《玉楸药解》说它能“泄水去湿,破积软坚”并治“瘰疬瘿瘤”;海带亦性寒味咸,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软坚,清血利尿,散瘿瘤结气和项下硬结。《本草蒙鉴》还说它能:“除胀满作肿”;黄豆、猪脊骨既为药引,又去其昆布、海带的寒气。黄豆性平味甘,既补益又有解热毒和消暑气的功效;猪脊骨性平味甘,具补阴益髓之功。合而为汤,既清热除烦、祛湿利尿又补益。
做法:昆布、海带、黄豆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打碎,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两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西洋参煲水鸭汤
本汤水中的西洋参乃暑热伤气之清补佳品,能益气养阴,清火生津;水鸭乃长年生长于水面之血肉有情之物,能滋阴补血、益胃生津、补而不燥。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重之人,被誉为“补虚劳的圣药”。
桂圆肉乃补益气养颜之妙品,善于养血,宁心益智。
三种食品配合就能益气生津,宁心养血除烦。本汤对于暑热天气,自我感觉疲劳乏力,汗出过多,口干口渴,精神不足甚为适宜。
做法:每次用西洋参20克,水鸭肉250克,桂圆肉12克。制作时,先将西洋参洗净,用刀切成薄片或打碎成幼粒,备用。剖杀水鸭,去除毛及内脏、头、颈及脚,用清水洗净血污,然后用刀砍成粗件备用。桂圆肉去除杂质、并用清水略洗净。以上汤料准备就绪后,同放进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汤,煲一小时卅分钟左右,加食盐调味,待温饮汤,食鸭肉及桂圆肉。
炎炎夏日,我们要面临暑热的考验。多变的气候、湿热的空气为病菌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人体的消耗增加使抵抗力减弱,季节性疾病也随之上身。多加防范,便可省却烦恼。为此,我们特别请专家给您夏季防病支招。 夏季不仅温度高,湿度也较大,是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更应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风热感冒
天热流汗使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季一般人的胃口都比较差,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及时补充,人体的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很容易感冒。
另外,一些人为了贪图凉爽,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喜欢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澡;睡觉时对着电扇吹个不停;房间里长时间开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发生。
高温会消耗大量的体液,注意多喝白开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毫升至500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
再有,睡眠对治疗夏季感冒也颇有帮助,起码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助入眠。如果晚上睡得不好,可以在中午小睡一会儿。
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可以多吃一些像番茄、黄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瘦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蚊虫传染也是夏季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疟疾就是通过蚊子叮咬带菌而传染的。
所以在夏天,当天的食物最好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因为天热很容易使食物变质,细菌极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尽量要一次吃完或者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箱里保存,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24小时。
还有,卤菜是夏天较受人欢迎的菜品,但是,做卤菜的人如果不注意卫生,吃的人也很容易感染病菌,所以最好少吃为妙。
细菌性食物中毒
每年夏季,特别是的七八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夏季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气候炎热,细菌易繁殖,人们吃进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很容易发病。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有很多,如大肠杆菌、弧菌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多表现为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集体发病。严重者还会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
应对措施:严格做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生、熟食物要分开;凉拌菜里可以多加入生蒜杀菌;尽量不吃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食物应充分加热,放置过久的就不宜再吃。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并向急救中心呼救,同时保存食物,以便提供给卫生部门进行检疫。
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之生理反应迟钝,所以在夏季最容易“脱水”。
“脱水”会使血液黏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输向大脑的血液会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在预防方面,首先是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要常饮水”。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
防暑降温要适时、适中,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苦瓜、皮蛋、莲子等。“保驾”药物更要有备无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