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的蒸菜—二河三蒸

家乡区县: 孝感市汉川市

外地客来汉川,都爱吃“二河三蒸”。这也难怪,“二河三蒸”历史悠久,享有盛名。清末民国初时,武汉三镇不少餐馆都挂着“三蒸”的牌子,后来,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就有一家“湖北三蒸馆”。据传,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的簇拥下,路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十里闻香九回头。“二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必与汉川是水乡泽国有关。旧时,汉川“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渔家农户吃不上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湖北的传统名菜。民间有一个传说:“二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之妻。当年,起义军行军打仗,多吃夹生饭,盐水菜,有的兵士患了消化道疾病,细心的陈友谅夫人便采民间所长,以鱼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辅以佐料,其味道醇香可口,起义军吃上这样的饭菜后,身体康复,精神抖擞。 

 

也有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时,品尝了民间三蒸,倍为赞叹,于是,蒸菜便进入了御膳房,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丸等名菜肴。

过去,有人以为“二河三蒸”源于“沔阳三蒸”。其实不然。一则明清时,二河与沔阳同属沔州,其菜系为同根。二则“二河三蒸’’既继承了“沔阳三蒸”之长,又有突破与发展。如“沔阳三蒸”为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二河三蒸”则以清蒸、粉蒸、泡蒸见长,其蒸法更讲究,莱肴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鱼和武昌鱼为例,要求原料必须鲜活,现杀后抹盐、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后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质鲜嫩、不油不腻;粉蒸是将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长;“泡蒸”则将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菜回味绵长。由于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对时间、火候、用料极为讲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实乃上乘的美味佳肴。

好酒还需会吆喝。而今,“沔阳三蒸”已捷足先登,打响了品牌,“二河三蒸”及其汉川本帮菜亦应雄起,以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唱响汉川菜的品牌,让更多的游客吃在汉川,乐在汉川。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csl0208

浪博客新:http://blog.sina.com.cn/u/3337969482

梧桐子链接:http://wutongzi.com/kan/hubei/hanchuan.html

 

崔世龙(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