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玉乳泉】玉乳泉建于北宋,位于丹阳市北门外。泉栏为呈等边八角形,青石质地,对角0.92米,内径0.32米,高0.55米,口沿有17道打水时绳索磨损的凹槽。井深 12.31米。泉栏上镌刻隶书“玉乳泉”三字,边款刻“陈尧佐书”。陈尧佐,北宋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师
相关典籍
据《丹阳古今》记载:玉乳泉,位于丹阳城北观音山原广福寺观音殿前(今丹阳市建材总厂内)。晋太元时凿,宋景定四年(1263年)寺僧为井建亭。唐张又新《煎水茶记》誉其为“天下第四泉”。井名“玉乳泉”3字为宋朝宰相陈尧佐手书。井圈为青石所制,出土高0.52米,外圈为八角形,直径为0.90米,内径为圆形,直径0.32米。内径有提水时吊桶绳索磨损凹槽17条。陆游谓此井水“色类牛乳,甘冷冰齿”。此井今保存完好……玉乳泉亭,位于玉乳泉上,南宋景定四年(1263),由广福寺僧祖权募建为古邑胜景之一。今不存。
据《镇江古今建筑》记载:玉乳泉,在丹阳城北,观音山下,唐代所凿。石质井栏,呈六角形,镌刻南宋名人陈尧书“玉乳泉”三字。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饮水分若干等,丹阳玉乳泉名列第四”。刘伯刍评为“天下第四泉”。南宋陆游《入蜀记》所载:“玉乳泉,名列水品,色类牛奶,干冷熨齿”。古代曾将美酒喻为玉乳泉。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玉乳泉井[云阳镇北观音山·宋代·县文物保护单位]青石井栏,八角形。高0.52米,内径0.32米。井深12.31米,用砖砌筑。井栏上有宋人陈尧佐隶书:“玉乳泉井栏”,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饮水按质分若干等,丹阳玉乳泉名列第四”。刘伯刍评为“天下第四泉”。明代张存为“玉乳泉”题词:“福地发灵源,千年甃井存。渊渊凝石髓,脉脉书云根。晓汲银床滑,时尝玉乳浑。茶经因试读,名品至今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