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杰系列---四会古法造纸

家乡区县: 广东省四会市

  四会邓村,素有“中国古法造纸第一村”、“中国古法造纸活化石”的美誉。那是一座坐落在四会城区西南方13公里处、竹林葱茏、溪流汨汨的美丽小镇,它以农业为主,以古法造纸业为副业,尤以独特的古法造纸术而闻名遐迩。

邓村的造纸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南宋(1127-1279年),当时张、陈、程、申姓等中原人仕迁徙至邓村白龙、官陂一带定居,同时带来造竹纸的技术,他们利用当地盛产竹子、水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建起了灰池、作坊、晒场,至今造竹纸业在邓村延续已800余年,成为全国最原始,厂场、从业人数最多的民间古法造纸著名村落。

邓村镇在2002年四会镇(街)撤并时并入贞山街道,下辖10个村委会,共计3059户,12300多人。目前,邓村年产纸制品1500多吨,出口约1000多吨,造纸作坊700多间,纸品厂1100多间,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7000多万元,是当地农村手工业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国内外游客、艺术家慕名前来考察、游览、采风,更是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在众多的村落中,白龙扶利村是民间古法造纸业最集中、最有特色的村落,建有一间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古法造纸第一村展览馆”和一间80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古法造纸综合馆”。邓村古法造纸工艺流程沿袭1900年前蔡伦造纸法,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基本一致,均经过砍竹、挞竹、醇制、碎竹、舂竹、打浆、榨纸、松纸、包装等20多道工序。在这里,有舂竹用的水车、抄纸用的帘架、竹帘、榨纸用的榨杆等器具,游人一时间仿佛置身于800年前南宋时期,忍不住仿效古人手拿竹帘抄纸,亲身体验造纸的艰辛,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与智慧赞叹不绝。

尕杰(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