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化改革创新行动。
1.创新标准基础技术服务。围绕贵州特色优势产业,抓紧组建白酒、磷化工、电子信息、旅游等30个重点领域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化发展战略前沿技术研究,增强贵州标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进度,搭建省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服务应用新业态建设,到2017年创建标准化示范试点100个以上。(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2.参与和主导政府类标准制修订。到2017年,支持省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组织主导或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修订分别达到5项和30项;强化工业、能源、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探索建立节能标准更新、能效标杆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准入指标对产业升级的倒逼作用,新增发布地方标准200项。开展地方标准清理复审,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全面提升地方标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省质监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3.放开搞活市场类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争取2015年在全省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取消企业标准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优势领域,逐步探索制定团体标准。(省质监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