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河南省滑县

2007年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3.84亿元,同比增长15.9%,创13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37.1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35.1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21.5亿元,增长23.9%。三次产业结构达到了39.6:37.5:22.9,是最优化的一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增长23.8%,为历史上增长最多的一年,其中税收占财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5.1%,财税结构也是最优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3亿元,增长42.2%,投资总额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18.5%,为11年来最好水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6亿元,较年初增加6亿多元,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68元,增长21.7%,增幅是5年来最高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7元,增长19.4%,是12年来的最好水平。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县粮食总产125.4万吨,首次突破25亿斤大关,继续保持全省产粮第一大县地位,蝉联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五连冠”。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小麦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粮油、家畜、家禽、林木、棉花、瓜菜“六大产业链”开发,新建和培育了神华面业、嘉禾牧业、柏林饼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4个、特色农村经济先进乡镇3个、优秀(先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家。占地3200亩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已有20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道口烧鸡加工园入驻企业10余家,基本形成了集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展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聚集区。高效农业成效显著。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1万亩,总面积达到32万亩,建成高效农业百亩园5个、千亩方3个、万亩区2个,被国家绿色食品协会认定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林业建设取得新成绩。营造防护林4200亩、速生林2000亩,新建林网5万亩,完善林网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60万株。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创建全省畜牧业强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县新建畜禽养殖小区29个、规模养殖场1120个,总数分别达到101个、1.04万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万吨、9万吨和5200吨,分别增长18.2%、16.8%和8.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旱涝保收田1.3万亩、节水面积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将我县的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获得了全省“红旗渠精神杯赛”奖牌。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县共落实各项补贴1.68亿元。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31万户,累计达到5.4万户。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达到15.5万人。[9]

2010年

滑县生产总值(GDP)为135.9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3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24亿元,同比增长17.2%,工业增加值为47.72亿元,同比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44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比重为38.5:39.9:21.6。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税收收入21938万元,同比增长22.6%;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3.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6509万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23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62元,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27元,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56.51元,增长10.4%。

我爱喝白开水610(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