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热闹,所以过年无疑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当到了过年,家里所有的人都聚在了一起,场面好不热闹。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过年有很多的乡土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去看看我家乡过年时候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过年的第一个高潮就是蒸馒头。每到腊月时,家家户户都开始纷纷忙于洗晒小麦、换面粉,准备开“蒸”。家乡人还常说:“农历二十八,越蒸越发”。 其实蒸馒头,除有馅的(红小豆、绿豆、豇豆)外,还有无馅的“实心馒头”。 如今城乡经济均好转,但我们家乡仍然保留着过年蒸馒头的习俗。馒头象征“满”、“发”,预示生活幸福美满,日子吉祥富裕。
在我的家乡那边,过年时流传着非常古老的风俗,那就是“掸尘”迎新春。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值得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掸尘”也可以说是大扫除,腊月,一般在二十四“送灶”前,家家户户掸尘。民间传说,掸尘是扫除晦气秽物,以求来年家人平安,有“清清爽爽来过年,安安乐乐享太平”之说。剔除其中封建迷信成分,“掸尘”之举对家庭卫生、防病保健的确大有裨益,不失为一种科学健康的传统风俗。
以前,总会有不少人家在年前要腌制咸肉咸鱼、风干鸡鱼,原因是腊月里天气干燥寒冷,腌腊食品可以保存。 过去农村贫困,有些人家甚至终年不知肉味,唯有过年,才买肉和鱼,这在当今青年人看来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事,而在旧社会这却是司空见惯的普通现象。其实这也表明了我们要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生活。
年关将近,大家小户都要上街购置年货。所谓的年货,泛指各种主副食品、香烛纸马、门神对联、干鲜供果、碗盏竹筷、鞋袜衣帽等等与过年有关的物品。农民提篮挑担,纷纷上镇进城,街道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大包小包,满载而归。办年货时,人们习惯购置一把红筷、一扎瓷碗,以表示添人进口、人丁兴旺。当今办年货的标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品种、数量、质量,与往昔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按照家乡风俗,一般人家在腊月二十四“送灶”,民间有:“君三民四”的说法。据传,帝王家二十三送灶,百姓推迟一日。 过去,家乡的每户人家都会在灶头供灶神。腊月二十四,为灶王爷上天述职之日,各户举行送灶仪式。晚饭后,打扫灶门,清刷灶面,在灶神龛前摆置供品:有给灶王爷享用的酒饭糖果,此糖为麦芽糖,俗称“灶家糖”,特别粘牙。两旁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神专管人间家宅,人们担心他在玉皇面前说坏话,故用麦芽糖粘住他的嘴巴。但是如今,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人们开始崇尚科学,不再信奉那位嘴馋又多嘴的灶王爷,都不再供奉灶神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许有些过年的习俗已经渐渐地被淡忘,但是人们的那份热情还在,那份年味还在。
@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xuzhou_suining.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abc.wm23.com/Memoryljlj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