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旅游,武隆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武隆县委宣传部部长马奇珂经常被问道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八分山,半分地,半分水是武隆的写照,无工业,无大型企业,无丰富的矿产资源,唯一可用的是大山中的石灰石,缺乏发展工业的基础。”
“但是我们有喀斯特地貌,这就是我们的资源。”王德胜说。
16个团队开展全民营销
自1993年以来,武隆便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突围对象,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业也成为每届的头等大事。
2007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通过重庆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自此,当地旅游产业步入飞速发展阶段。
“世界自然遗产在那个时候基本就意味着暴利,进入名录的景区门票收入都能得到保障。”著名旅游经济学者刘思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资料显示,2007年武隆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亿元;2008年,当地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一年间收入增加5倍以上。“实际上通过申遗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王德胜表示,由于缺乏融资渠道,该县在2000年左右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芙蓉江等五大景区运营权通过招标方式拿给长松集团、华邦集团运营,但是两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步调,对武隆旅游品牌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2008年,武隆成立了喀斯特旅游公司,以景区门票收入为抵押向银行融资,最后以6.8亿元的价格回购了华邦集团和长松集团在武隆景区的51%股份,开始主导县内旅游资源的开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