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预测未来10年我国农业发展态势。
稻米 能够实现自给 进口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指出,目前稻谷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稻谷产量于2011年突破2亿吨之后,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643万吨;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中国稻米贸易总体为净进口。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产量将保持稳定,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消费量将保持增长。未来10年,中国稻谷和大米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大米贸易伙伴有限,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24年中国大米进口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
小麦 生产主动调优 产需基本平衡
报告预测,未来10年,我国小麦生产受水土等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生产区域将有所调整。
报告预计,未来10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将主动调减,但单产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继续增长。
在消费方面,报告预测未来10年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播种和栽培技术进步,未来小麦种用消费量略减;随着烘干和仓储设施的改进,小麦损失率下降。
在贸易方面,报告预测未来10年小麦进口基本保持稳定,未来中国小麦贸易仍将维持净进口格局。
玉米 短期供应充裕 中长期需求明显增加
报告分析,2014年,国内玉米面积继续稳中有升,但干旱对玉米单产造成一定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仅次于历史最高的2013年,仍为丰收年。
报告预测,未来10年,玉米种植面积仍将可能继续增加,但玉米面积增幅将明显放缓。玉米单产尚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今后玉米增产将主要来源于单产提高。未来10年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将基本稳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加上人口增长,未来10年,玉米饲用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较上个10年明显放缓。预计未来10年,玉米进口总体呈扩大趋势。
棉花 生产布局调整加速 市场机制作用凸显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将会下降,未来棉花生产布局将向新疆集中,内地棉区将明显萎缩。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报告认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因素的不确定性。三是涤纶短纤、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四是生物技术的应用。五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城镇化推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
大豆 生产保持稳定 进口增速放缓
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第5年下降。但部分地区单产提高明显,预计产量将较上年增产。
报告预测,未来10年,大豆生产将逐步稳定、产量略有增加。
受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我国大豆消费仍将增长。未来10年我国大豆进口仍将稳步增长。
报告强调,从近期来看,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进一步宽松,国内大豆价格将易跌难涨。但从长期来看,大豆价格可能将逐步企稳回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