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钟馗画又称灵璧判子,它有别于其它地方木板年画或门神画作品,用手工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民间风味,历经宋、明、清各代,迄今经久不衰,尤甚在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清乾隆年间《灵璧志略》称:“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记载当时盛况。灵璧钟馗画在继吴道子之后,至宋元祐年间,灵璧置县时期,便有一批民间画家云集此地,初步形成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北宋画家杨斐所绘钟馗,深得吴道子之味,气势伟岸;后居淮楚,与灵璧画家友情深厚,因传道子之法,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笔墨酬和,妙趣横生,灵璧画家深受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清初,指画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时灵璧为宿州所辖,经常往来,对灵璧钟馗画家大加扶掖,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得到提高。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赞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1915年,灵璧民间钟馗画师翟光远绘制的钟馗画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也有称“万国艺术赛会”并荣膺金奖,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