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
化羊庙会。每年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两次定期举行,每次10天左右。高峰期每天达万人以上。会期,还有秦腔戏班,演唱数天。
清凉山会。每年春季,清凉山有两次盛会,首次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子诞辰日,第二次农历六月十五日为老子乘凉讲经日。每次盛会7-10日。
望仙坪会。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西王母生辰纪念日,后来即以此日为庙会,千百年来,每遇盛会,香客游人蜂拥而至。
灯笼会。每年春节至元宵节,县城北街成为灯笼市场,各种灯笼齐聚街两旁,五彩缤纷,人群云集。[14]
户县农民画
农民画[15]
户县农民画,是经过丁济棠、刘群汉等专业美术工作者地辛勤辅导,依赖于李风兰、刘志德、雒志俭、樊志华、刘知贵和王景龙等一批著名作者和先后涌现出来的200多名农民画家为创作主体创作出来的民间艺术。农民画家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猪狗牛羊和农家小院,他们在生活中创作艺术[16] 。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5]
五十余年来,户县农民画经久不衰,生机勃勃,成果丰硕,累计创作作品30000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28件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4500多件应邀在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余件被国际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28位农民画家先后35次出国访问、讲学、办展和表演。至2013年底,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到户县参观访问农民画。比利时、加拿大、日本、荷兰、挪威等国家专门拍摄了“户县农民画”电影新闻片。户县农民画多次在全国各地展出,并于1999年在台湾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周”亮相[17] 。户县农民画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作为礼品馈赠给外国元首,成为陕西文化的一道亮丽品牌。
户县眉户曲子
户县眉户曲子形成于元明时期,它是元明的北曲吸收眉县、户县一带的民歌俗曲发展而成的民间曲艺形式。户县曲子为清曲坐唱,伴奏乐器有:主奏乐器三弦;辅助乐器板胡、笛子、四页瓦、撞铃和碟子等。户县曲子音乐共有100多个曲调,形成了自成体系曲牌连缀体式;其中有36个大调,72个小调。大调古老,曲体结构复杂,旋律富于变化,音域宽广,拖腔委婉;小调多为民歌小调,音域较窄,结构规整短小,旋律流畅。现存的曲目有开篇曲子、风俗类、演义类、传奇类、志怪类等五大类,150余种。[18]
麦杆工艺画
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工艺品。利用麦杆的自然光泽,铜车马
纹理和质感,取材于民间,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吸收剪纸、国画、版画等诸多技法为一体,给人以反璞归真的艺术感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在国家旅游局2002年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设计大赛和陕西省首届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设计大赛上,户县光华民间工艺品厂设计制作的麦秆画分获银奖和优秀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