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扶风

家乡区县: 宝鸡市扶风县

扶风县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扶风县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为宝鸡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湋河流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面积720平方千米。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瓦罐山海拔1580米,为全县最高点。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被称为东方佛都。
10
本词条 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扶风县
外文名称
Fufeng County
别名
东方佛都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宝鸡市
下辖地区
法门镇、午井镇、绛帐镇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 86)0917
邮政区码
722200
地理位置
宝鸡市东部湋河流域

面积
720平方千米
人口
42.8万(2010)
方言
周朝国语、雅言——陕西西府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法门寺、周原遗址、西府古镇等
机场
宝鸡机场
火车站
扶风站
车牌代码
陕C
行政区划代码
610324
目录
1历史沿革
2地理环境
3资源
4行政区划
5人口
6经济
7交通
8教育
9旅游
10政治
11荣誉
12民俗禁忌
1 历史沿革
2 地理环境
2.1 位置
2.2 气候
2.3 地形地貌
3 资源
3.1 土地资源
3.2 水资源
3.3 矿产资源
4 行政区划
5 人口
6 经济
6.1 工业
6.2 农业
7 交通
7.1 公路
7.2 铁路
8 教育
8.1 幼儿教育
8.2 小学教育
8.3 中学教育
9 旅游
9.1 中观山
9.2 法门寺
9.3 马援墓
9.4 大明寺
9.5 周原遗址
9.6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10 政治
11 荣誉
12 民俗禁忌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历史沿革折叠编辑本段
法门寺
法门寺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

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湋川县 扶风新区图册
扶风新区图册
。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时,县置未变。

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

地理环境折叠编辑本段
位置 折叠

扶风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关中平原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5′~108°03′,北纬34°12′~34°37′。东北与永寿、乾县交界,东与武功县、杨陵区连接,南与周至、眉县毗邻,西与岐山县接壤,北及麟游县地界。

气候 折叠

扶风县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据史料记载,境内历史上多次发生冷暖变化,变幅一般不大。一年内,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

地形地貌 折叠

扶风县地域南北长于东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境内自北而南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南北呈阶梯跌落。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

资源折叠编辑本段
土地资源 折叠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据1988年全县土地详查结果,全县土地的经济和社会利用面积已达100.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8.9%,足见土地利用率较高。利用率分布:川道区达96.5%~97%;北3乡73.8%。

据1981年土壤普查和1988年土地详查结果订正,全县土壤分属9个土类,42个土属,107个土种。其中土占60.83%,黄绵土28.2%,两类主要优质土壤面积占总土壤面积的90%,占耕地面积比重可达95%以上。

水资源 折叠

据《扶风县水利区划报告》记载,全县水资源总量49.86亿立方米,其中渭河、水和漆水过境流量即达46.5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仅33018万立方米,余均暂难开发利用。可开发利用量占资源总量的6.6%,居民人均786立方米,耕地每亩467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矿产资源 折叠

据已有资料,扶风县矿产资源多为建材原料,北部山区下古生代地层盛产灰岩,储量约15亿立方米,碳酸钙含量50%以上,现正大量开采。按品质分作水泥、白灰、大理石原料,年开采量3~5万立方米,除满足扶风县需要外,还供应外地。大理石储量320万立方米,按颜色、花纹、组成、结构分,有26个品种,计有汉白玉、墨玉、玫瑰红、鸭蛋青、提花黑等。

中部黄土台塬盛产制砖粘土。

南部渭河滩地有大量的沙、砾石,年开采0~15万立方米以上。

行政区划折叠编辑本段
扶风县城区图
扶风县城区图
扶风县辖9个镇,2个乡,包括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已划入绛帐镇,太白乡已划入杏林镇)。2011年后太白乡并入杏林镇归杏林镇所管,上宋乡并入绛帐镇,撤销南阳镇并入天度镇。

人口折叠编辑本段
民国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人口再生产出现高出生伴以高死亡。十七、十八年(1928、1929)大旱灾,民生无着,卖儿鬻女,流亡载道。据统计,全县原有160415人,死亡5217人,外逃12337人,灾民共95005人。十九年(1930)秋和二十年(1931)蝗灾,田禾尽毁。二十一年(1932)秋发生霍乱,人口大减。据二十四年(1935)统计,全县人口103102人。至三十七年(1948)上升至135067人。

建国后,扶风县人口增长加快。1949年,全县168342人。1959年增至225631人。1968年,296126人。1979年374170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387516人。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为423322人,比1949年增长2.51倍,平均每年净增6219人。

2012年末全县常驻人口4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431人,人口出生率为7.78‰;死亡人口1797人,死亡率为4.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

王丹妮(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