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家乡区县: 郑州荥阳市

在最新公布的河南省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名单中,荥阳市位列第一。荥阳荣列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1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36位;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步县市;荣获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工作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先进单位,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先进单位。

成绩,源于三年行动计划的强力推进。2014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加剧的形势,荥阳市严格落实郑州市决策部署,坚持“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总体要求,以“三大主体”工作为统揽,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全市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在破解难题中探索创新、科学运作,在推动工作中凝心聚力、互相支持,在加快发展中依靠群众、维护民利,实现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收官和新三年行动计划首季度“开门红”。

以转型提质、开放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荥阳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以荥阳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园区、五龙产业集聚区、健康园区为载体,找准主攻方向,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和新兴业态引进培育两手抓不动摇,在产业布局上,围绕沿黄快速通道,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围绕科学大道,致力于打造高新科技工业走廊和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围绕陇海西路,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形成点、线、面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的发展趋势,产业布局更加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在招大引强上,荥阳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大力实施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多次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对接洽谈智能机器人、联东集团、光明集团等项目。投资35亿元的南车及配套项目、投资20亿元的中航工业郑州金阳电气、投资15亿元的电梯产业园、投资38亿元的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荥阳基地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军民融合产业开发区品牌已经叫响,旗帜已经树立,效应已经显现,多家军工企业来荥阳投资考察。以建设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将专利导航的做法普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专利导航,产学研政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4年底,全市工业生产活动单位达8600家,规模企业418家,工业完成增加值376.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6.1%,工业完成税收8.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42.2%,直接间接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人员15万人左右。

以棚户区改造、城乡承载功能提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近几年来,荥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层层推进,不断拓展,不断提升,城乡承载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形态和产业业态有效提升,群众生活就业环境显著改善,新型城镇化引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深化。

郑上快速通道、沿黄快速通道、中原路西延、科学大道西延、陇海路西延等道路相继建成通车,进一步拉近了荥阳与省会郑州的距离。2014年,荥阳抢抓节点、勇破难题,新(改)建农村公路85.2公里,荥阳承担的郑州市域快速通道任务以及8条市区通往镇区、26条镇区通往社区道路已完成,便捷高效、四通八达的全域路网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荥阳市以生态廊道建设为着力点,新建生态廊道110公里,完成各类植树造林2.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93万平方米。

以旧村征迁、安置房建设“双清零”为重点,大力开展“百日攻坚”活动,2014年累计开工建设新型社区46个,建成安置房140万平方米,回迁群众2352户9223人。今年以来,荥阳市按照“扩面、提质、惠民”要求,实施“四大攻坚”工程。今年一季度荥阳市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干线道路两侧村庄改造工作综合排名位居郑州五县市第一;4月份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征迁及建设工作综合排名位居第一。

以网格化管理、双基双治为载体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新突破

荥阳市全面落实“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深化提升网格化管理,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抓手,以推动工作落实为目标,进一步增强网格化管理实效。全市共有一级网格长30人、二级网格长307人、三级网格长718人。职能委局下沉人员1894人,群众工作队218支667人,实现了人员配置与管理对象相一致、管理对象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四融合”工作法,推进条块深度融合,全市34个有下沉职能的委局在15个一级网格共按职能建立条块融合小组119个,按片区建立条块融合小组681个,确保政府各项职能监管“全覆盖、无缝隙”;通过网格代办、民生监督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五星网格”、“十星家庭”评选,实现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全年问题办结率达到99.5%。

以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新突破

富民惠民是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发展的根本依靠。为着力解决好群众办事难、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就业难“五难”问题,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更”目标要求,荥阳市民生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用于民生事业财政资金达25.2亿元,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4%。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完成小学计算机教室装备,建成3个社区配套幼儿园,二中二幼建设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市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用、环翠峪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完工、唐垌等两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前竣工、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扩大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12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建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5个并投入使用;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慈善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开工建设公租房510套;完成29个老旧社区基础设施整治改造。环翠峪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顺利推进。解决3.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更是投入10548.15万元用于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南部3个乡镇37家石材加工企业全部关停;购买车辆冲洗设备323台,垃圾清理546524.8吨,硬化道路148135平方米,治理裸露面积2265180平方米,绿化575200平方米,企业覆盖7300平方米,种植树木1142048棵,清理石沙70000吨,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等相关问题。

奋力创新业 共建新荥阳

2015年是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起始之年, 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荥阳将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围绕‘抓改革创新、强投资开放、促结构转型、求民生改善’总体要求,以‘三大主体’工作为统揽,坚持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着力调结构稳增长、抓城乡促统筹、惠民生保稳定、优环境强保障,加快建设‘四个荥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荥阳发展新跨越。”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自信地说。

淑雅(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