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莒南

家乡区县: 山东省莒南县

     莒南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

     据考证,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已发现旧石器点8处,新石器遗址24处,商周以来的文化遗址50处。1975年在莒南大店发掘出两座春秋时期的莒国殉人墓,出土铜器89件,乐器31件。从出土的精美铜器和乐器足以证明这里当时就有高度发达的铜器制造业,证明莒南人民早就擅长歌舞。

     明代大白常村人王璟,在朝为官51年,先后辅佐过宪宗、考宗、武宗和世宗四代皇帝,官至左都御史,独持一朝风纪。王璟为人正直,绝不和宦官、奸邪小人同流合污。明世宗即位后,奸臣严嵩专权,他见国势日益衰落,又感到无能为力,于1522年主动提出辞职回乡,王璟死后被追赠为少保,谥号宫靖。

     自汉代起这里就不断发生农民反抗封建统治斗争。赤眉军、红袄军、红巾军、捻军、幅军都曾活动在莒南一带。大铁牛庙村抗倭民族英雄孙镗,不仅武艺高强,且有忠心报国之志。明嘉靖三十二年,为抗击倭寇侵犯,孙镗倾其家财,招募乡中豪杰,组织抗倭队伍。翌年春,在抗倭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国,嘉靖皇帝敕赠为光禄寺署丞。

      鸦片战争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和解放,莒南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特别是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以来,莒南人民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在迷惘中找到了出路,从此跟定共产党,奋斗不止。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8月莒南优秀儿女的代表谢辉、张子亮在鲁东南地区成立起抗日武装—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成为莒南县第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1940年,莒南人民在中共莒南县委的领导下加强根据地建设,全境获得解放。

      1941年12月19日,日本侵略军、伪军1000多人包围了沭水河畔的渊子崖村(现属莒南县),英雄的渊子崖村民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全村男女老少凭借围墙、土炮楼,用土炮、鸟枪、木棍、大刀、石块与来犯之敌展开激烈的战斗。全村有147人英勇牺牲,打死日伪军100余人。为纪念这些牺牲的英勇烈士,滨海专署在这里建立了烈士纪念塔,滨海专署还授予该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渊子崖被誉为“山东抗日第一村”。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莒南迅速发展和壮大。八路军山东军区(济南军区前身)、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武装委员会、山东省文协、山东抗日实验小学、山东省文化工作团、山东新华书店、山东省抗战建国学校、山东省战邮干训班(南京邮电学院前身)、山东画报等先后在莒南成立,中共滨海区党委机关报《滨海农村》在莒南创刊,《大众日报》社、抗大一分校、山东大药房、山省实验剧团等新闻、文化、卫生机构都曾长期住在莒南,八路军山东军区和八路军滨海军区设立的许多兵工厂也长期驻在莒南。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成立。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各级党政干部、部队官兵、文艺新闻工作者与莒南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莒南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莒南人民历经沧桑,创造过许多辉煌,也经历过不少艰难曲折。莒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谱写下了灿烂的历史篇章。

    

陌上花开(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