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属古同安的濒海地区,有着“民生其间,多娴水性……冒险出洋,启著远之区”的地理优势,历来渡洋者众。先民当年出海原因很多,或因清初“迁界”逼走或随郑成功复台;或因天灾兵乱而离乡出海。灌口是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基地之一,1661年随郑成功渡海复台者甚多。
陈永华,字复甫,灌口人。是郑成功的咨议参军,郑氏政权在台湾前后历三十二年,共传三代,陈永华辅郑经掌权近二十年,做了很多有益于台湾同胞的建设工作,如实行屯垦,发展生产,教土著民族种粮、种蔗种棉、制糖、晒盐、织布、伐木烧炭、烧制砖瓦;注意加强台胞的文化教育工作,如建孔庙和学堂,土著民族各社皆设小学,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迅速传进台湾。
陈永华对台湾的贡献赢得台胞的敬重。他死后各地建起“永华宫”奉祀,称为“陈姓开台始祖”,台南的永华宫香火最为兴盛。
陈永华及其部属在台的后裔人称“永华族”如今遍布台湾各地,据“世界陈氏宗亲会”理事长陈根旺先生统计约有10万多人。五十年代初后溪镇下店圩平整土地时曾发现陈永华墓葬并出土一枚水晶永华印章,二枚狮头瓷印章,现由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陈国祈,灌口陈井(堂号銮井)人,郑成功部属,随郑氏渡海复台并担任开垦的官员。最先将灌口凤山祖庙大使公的香火传至台湾。现有嘉义县鹿草乡圆山宫、云林星南天宫等160多座的分炉。
陈立?、陈允捷灌口陈井、西井人。清雍正乾隆年间,由于解除海禁,沿海大批移民到台湾。陈井和西井陈氏以陈立?、陈允捷为首结伴至嘉义县鹿草乡屯垦。至今鹿草乡有二个村沿用祖地村名,一个叫“西井”村,一个叫“陈井寮”。“寮”,茅屋也。足见移台先民当年披荆斩棘,结草为屋是何等的艰辛啊!陈井移台先民的后裔现分布在嘉义县、云林县、台北县、三重县、彰化县等地。彰化县的大林镇、二林镇的男丁几乎全是陈井先民的后裔。据銮井二十二世裔孙陈季良先生说:在台湾的陈井后裔最少也有6万多人。
1993年11月,陈季梁、陈建仁、陈恒雄等寻根到陈井村,后并筹资重修马銮及陈井的祖厝,1992年台北许春田(陈氏后裔)首先寻到大使公(台湾称“王孙大使”)祖庙灌口凤山祖庙,1993年由许春田先生联络云林县东势乡南天宫管委会主任王清贵、陈阿?首次组团40多人来凤山祖庙晋香。1994年嘉义县鹿草乡圆山宫管委会主任委员陈日清组团来庙晋香并寻到祖地后溪镇西井村。此后台湾来祖庙谒祖晋香频繁,圆山宫管委会并邀请祖庙一行五人于1998年12月28日?1999年元月5日访台。
灌口东辉(旧称山兜)米场社叶氏,堂号佛岭。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米场叶氏是个大社头,人丁兴旺,遍地米粮,因称米场。因发生人命官司,又有人告发叶氏是天地会反清组织,清政府派兵围剿,族人纷纷逃亡。有一支系逃到台湾,他们带去家乡的保护神,山口庙舍人公(辅顺将军)的香火,奉为祖佛。现在台湾的后裔有3000多人分布在台北、板桥、三重等地。1992年首批回祖地寻到山口庙,后并捐资参与重修山口庙。今年“9•8”期间,台北县叶宏川先生到灌口洽谈投资项目,也寻到祖地。
陈士院,原名猪院(1688?1780)集美后尾角人,第十四世。于康熙57年放弃冠官与弟陈士篇(原名犬)、陈士武等名人携眷渡台,选择青鲲?定居,开辟荒土,航海经商、捕鱼,努力创建基业。
陈宗宝,士院六代裔孙,台南县七股乡曾任台南议员代表大会主席团代表、台南县水利会常务代表。
陈清晓士武六代孙,台东云化纤公司董事长
陈俊卿,土犬七世孙,台湾交通大学毕业,高雄工专教授
猪院开台后裔住青鲲?,称“青鲲?陈氏”世系,现后裔近万人,多次返乡祭祖。
陈士正,清朝康熙年间渡台,在嘉义县六脚乡垦屯。康熙甲午年(1714)回故乡病故,葬于后尾山兴祖墓同地(现冷冻厂后),现嘉义县有族裔二千人。其裔孙陈联样现任高雄商业专科学校讲师,多次返乡祭祖。陈福谦,集美后尾角人,其五世祖陈武始迁台湾,陈福谦为八世,道光十四年(1834)生于高雄市凤山苓雅,台湾连雅堂所著“台湾通史”记载被列为“货殖列传”第一人。同治二年(1863)创顺和行,经营蔗糖贸易,逐渐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商。《台湾通史》称其“拥资百十万。凡中国新设公司,皆认巨股,故其产日殖。”陈中和自小在顺和行当学徒,得到福谦重用,为顺和赚了不少的钱,1869年,在中和建议下,顺和行改组为和兴公司,在日本大阪、神户九州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拓销台湾米糖。到19世纪80年代末,顺和行已垄断了高雄地区的糖产。
1882年5月19日,陈福谦英年早逝,时年49岁,临终遗言:“中和必须重用。”但陈中和因与福谦次子陈自然不和分道扬镳另起炉灶,陈福谦家族自此而衰,陈中和主持和兴公司仍得以发展而家族从此兴旺。
陈福谦裔孙陈锭锚,曾任高雄市市长。
梧桐子厦门集美专题: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xuyanping5921
新浪博客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29266450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