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家乡区县: 咸阳市渭城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文件精神,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及“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西部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为目标,政府规划产业、市场配置资源,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进,着力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互动发展、与工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壮大产业,服务生产,扩大就业,拉动消费,保障民生,为建设“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创造环境。综合发挥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以及依法监管等职能,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强化人才保障,为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场培育,整合资源。立足咸阳、辐射西北、流通全国,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并重,以企业为主体,项目带动,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发展、实体市场向网络市场拓展,打造融合电子商务服务与应用的区域化产业集群。

示范引领,突出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知名品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促进电子商务与第一、第二产业及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咸阳服务业发展的升级版,促进咸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筹发展,梯次推进。既考虑行政区域的统筹规划,也考虑行业领域的统筹规划,保证行政区域和行业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体现各地区各领域的特色,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应用和创新以及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居西部领先地位,成为引领大西北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西部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电子商务规模大幅提升。到2020年末,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和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45 %。

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壮大。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的电商平台1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

电子商务应用全面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培育20个以上的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品牌项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亿元。

示范效益显著提高。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和1个国家级示范县,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达到10家,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节 重点任务

一、拓展电子商务应用范围

(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和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中心。大力支持本地中小电子商务经营企业的发展,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

(二)支持有规模、有品牌的大中企业以供应链为基础,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引导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合作,参与网上信息发布、信息搜索和在线交易。

(三)整合已有的商贸、服务业资源,建立区域性的商贸交易和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以社区为节点、覆盖全市的同城物流配送网络。

(四)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产销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

(五)加强与几大通讯运营商合作,拓展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公共事业缴费、超市购物和社区服务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和普及。

二、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一)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发挥三大运营商的作用,推动运营商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二)鼓励大型电商和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投资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和电子分拨中心,鼓励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和装备技术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三)制订商务信用建设规范,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展商务信用评价、认证服务。

(四)引导商业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与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在线支付平台。积极开展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服务,推广电子支票、手机钱包等各类新兴电子支付和结算工具的使用。

三、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一)积极吸引IT、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咸阳开拓电子商务软件运营和代营运市场,满足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及业务转型需求。

(二)培育和引进一批数据挖掘、网络营销、专业咨询等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订单处理中心等。

(三)支持行业协会、专业园区、专业市场、中介机构、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商等打造行业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支撑与保障,增强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四)创新电子商务注册登记制度,对新设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工商登记、互联网经营资格审批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四、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一)普及推广电子商务知识,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市场主体及公众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

(二)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采取“政府 企业 院校”三者结合的形式,将高级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引进总体计划,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撑。

(三)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内生需求。

(四)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的协调机制,不断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杨凡(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