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林是岳西的一位地道的农民,他一年到头在自己简陋而昏暗的桑皮纸槽间里忙碌着,他要把藏在深山濒临失传的手工制作桑皮纸绝活,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做出为故宫大修的专用材料。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王柏林的桑皮纸制作技艺榜上有名,王柏林也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唤醒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的记忆,得益于故宫大修。自2002年起,故宫对内部装饰进行修复,其倦勤斋内通景画的修缮,必须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流程进行。倦勤斋通景画是全国范围内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的内装饰通景画,一共70余张约170平方米。那层贴裱在画面背后的是乾隆“高丽纸”,找到与之材质相同的纸是这次修复的关键。为了寻找这种材质的纸,两年来,故宫专家跑遍了国内外的许多纸张产区都没有找到。
王柏林得知后,重新操起了单传七代的手工造纸绝活,造出样品送往北京候选。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他的桑皮纸进行检验,结果均达到了标准值。其耐折度更是高达9000多次,是人民币用纸的3倍。专家们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王柏林手工造出的100%纯桑皮纸堪与乾隆年间的高丽纸相媲美。因此,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决定选用王柏林生产的桑皮纸。自2005年以来,王柏林作为唯一生产厂家,为故宫大修提供桑皮纸。2010年,颐和园修复工程启动,王柏林又接到定点生产订单。到目前为止,他累计已向故宫和颐和园两处工程输送桑皮纸60多万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