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饶腴民乐业,山川钟秀地多贤”。明代诗人吴切在春水逐绿、帘卷萤火、夜闻鹤语、鸟飞沙渚、无限胜景的家乡—公安,永久停立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维舟系前浦,长啸一含情”的古渡口,沐浴着宋代大诗人陆游“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的长风,发出了这样的自豪的咏诵。
玉湖不仅滋养了这方土地,为这里生息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生计,还培育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智岂页 大师。智岂页 姓陈,字德安,公元538年出生于湖畔一贫苦家庭。他18岁投湘州果愿寺出家,后入天台山建草庵定居授经,一生造大寺35处,度僧4000多人,成为天台宗开创者,是佛学传入中国以来成立宗派第一人。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华法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贡献。直至明未,这里仍有大师母亲的骨塔。明人房龄在公安任教渝期间,来此凭吊,写下了《圣母塔》一诗,抒发了作者对智岂页 大师的景仰,“宴罢瑶池去不还,巍巍宝塔已经年。指茅作穗禅机妙,点水为油佛法玄。一柱直连银汉表,七层高耸楚江边。独怜母子今何在,赢得芳名后世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