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献血当成生活习惯

家乡区县: 乐山市市中区

    献血者档案姓名:付康  职业:工人血型:B型

  年龄:53岁

  献血年龄:13年

  累计献血:26次

  献血量:10200ml

  个人荣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开栏语:为鼓励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从2004年起,每年6月14日被定为“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在2015年“世界献血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健康周刊”本周起将陆续讲述几位献血者的故事,他们或许是工人,或许是护士,或许是公务员,是教师,是个体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献血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四川省长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付康,扒着手指在心里算了很久,最近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2014年12月29日,按照每隔半年才能献一次血的规定,2015年6月29日,一个月后,付康又将到乐山城区海棠广场(俗称“老公园”)献血屋完成第27次爱心献血。

  这对13年来每年都要坚持献两次血,已经把无偿献血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的献血者来说,显得有些难熬。

  “心里总觉得还有件重要的事没有做,因为之前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情况,我差不多都是踩点去的,半年一次,早一天都不行,有时有事耽搁了可能也会推迟几天。”在四川省长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门口,付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有些腼腆。

  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现修订为长期献血者,如身体健康,个人愿意,可延长至60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002年1月27日,40岁的付康行至乐山城区老公园(现“海棠广场”)附近时,无意间发现乐山市中心血站的流动采血车就停在海棠宾馆(现“南方大酒店”)门口。

  想起平时看到的诸多关于无偿献血的宣传,付康突然间感觉到,或许自己也可以做点什么。只是,就在他走进献血车的那一刻,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件事上,他会坚持到那么久。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从口袋里翻出五本献血证和两张因无偿献血而获得的荣誉证书,然后告诉记者:“一本献血证可登记献血六次,我都是一本用完了再领第二本。荣誉证书一张是四川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奉献奖金奖),一张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据付康介绍,从2002年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到现在,十三年来,半年一次的无偿献血他一次也没有落下过,除了第一次献的200ml外,以后每次都献400ml,至今已累计献血26次,共计10200ml,超过两个正常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目前已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付康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生活习惯,即便偶尔喝点小酒,也从来不会让自己喝很醉。而且每次临近自己可以献血前的一、二天,他都会吃得清淡一点,让自己的血液质量更有保证,对需要输血的患者更安全。

  因为常年坚持无偿献血,付康跟献血屋的采血护士都成了熟人。每次看到他去献血屋,护士们都会像看见老朋友一样地跟他聊天。

  此外,多年的坚持,还让付康每天都觉得自己神清气爽,身体倍儿棒。看着身边很多同龄人都一个个相继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付康的身体却好得连感冒都基本不会找上他。

  “我父亲是糖尿病,按理我应该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到目前为止,我的血糖血压都很正常。”付康把这些理解为自己做好事得到的一种馈赠,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自己今年53岁,按照中国无偿献血制度的规定,到60岁以前,他还可以献血15次。

  “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血液质量符合献血要求,我会一直坚持到60岁不能献为止。因为无偿献血不仅能缓解疲劳,让人神清气爽,而且利人利己,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付康最后说。

羊羊羊(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