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穗县县长——储琢轩(三)

家乡区县: 安徽省潜山县

      1939年3月,专员华洸根据边民的要求和储琢轩的报告内容,亲自撰写文稿,由他和剑河、三穗两县县长署名,由三穗饬工镌刻,在剑河县岑松街竖立了“醒碑”,并召开有五百多人参加的竖碑大会。“醒碑”的竖立,标志着村寨之间长期互相仇杀的历史结束,增进了民族团结。“醒碑”文中记上了“三穗县长储琢轩凛于抗战建国之艰,首惟安定后方是赖,周历边荒……屡平事端”的功绩。
       历任县长对禁止鸦片很不得力,多是明禁暗不禁,禁民不禁官。县府衙内,从大门口传达室到大堂后面的主任、科长房间,处处是烟灯烟枪。储琢轩任职后,把禁烟引为亟务,广为宣传,多方教育,明令对吸烟的公务人员要从严惩处,开除公职,永不复用。同时又亲自带员下乡,以劝谕规戒为主,唤醒民众,禁种、禁运、禁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禁烟运动终于在三穗县取得显著效果。
      抗日战争期间,储琢轩除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募送兵员外,还十分重视安置难民。当时,大批沦陷区的难民纷纷逃往贵州,到三穗的每年有近千人。储琢轩除亲往探望和安慰外,千方百计地做好安置工作,使之各有所安,各有所养。仅据1939年4月统计,当时三穗县共安置难民19l户,925人,其中90%以上的是安徽籍人。

一半95(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