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琢轩十分重视了解县史县情。他为了使施政决策能够符合三穗的实际情况,先后阅读了《皇朝文献考》、《贵州通志》、《荆州府志》、《黔记》等很多史志书籍,并亲自进行社会调查,亲手收集文史资料,于1939年9月写成《三穗社会概况》一书,内分县治沿革、疆域面积、山川地势、古迹名胜、人口物产、市场交通、政治经济、教育司法等20多类,全书共12万多字。
储琢轩生活简朴,常布衣草鞋走访民间,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侄子储以康任财政科长,乘上贵阳购买架设电话器材之机,从中贪污,被储琢轩发觉后,立即上报,将其撤职查办。他常说:“为官取财,如囊中取物,但害国殃民,祸延子孙。”他儿子和儿媳均为大专毕业生,因家乡沦陷,投奔三穗城,储琢轩不准他们干预政事,令其在家奉养病母。1938年拨款采购军米,经办人杨某提议每石加价一角上报,结果遭到储琢轩的痛斥。他为县官三年,从不阿谀奉承,上无后台靠山,故罢官后不能再出任。他一生无积蓄,未置寸田寸土。1940年3月卸职离穗时,身无半文,经地方官民筹送盘缠,方得成行。
储琢轩执政时,正值地方多事之秋。特别是抓兵派款,引起群众极大不满。1939年春,在湖南晃县爆发了以反抗兵役为主要内容的反抗国民党政府的暴政统治的斗争,当地叫“抗兵运动”。斗争很快发展到三穗的雪洞、大塘、地盛及镇远、青汇、玉屏四县边区。5月18日,储琢轩在雪洞被抗兵队围困了一天一夜。6月16日,他带县保警队和壮丁队200多人配合镇远专署保安副司令雷祥林率领的保安队200多人,镇压了这次侗族人民的正义的抗暴斗争。
储琢轩离三穗后,赴江西省粮食厅任视察员。1946年因年迈退休,与儿子储以谦定居湖南晃县,以卖字画为生,署名“皖山闲人”。建国后,经营小本生意,并在工商联合会任职,为新晃县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1962年10月病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