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万(1924.2.19— )又名吕辛,南安水头人。1946年毕业于中国朝阳学院经济系。1951年春赴香港、日本 、新加坡等地经商。现定居香港,为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香港安全货仓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蟠龙实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等职。先后在福建省创办数十家“南”字号的现代化企业工厂。1991年回家乡斥巨资开发建设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捐资1.4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兴建校舍等。在厦门大学设立出版基金,在实验小学设立奖教基会,在厦门一中兴建教学楼、设立奖教基金等,向厦门中山医院、杏林区政府捐建铜像、捐赠车辆等,为香港厦门联谊会捐赠100万元港币。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设立奖教奖学金,捐赠香港大学教研发展基金、捐资创办香港东方教育联谊会。担任福建省外商企业协会名誉会长、闽港经济发展协进会名誉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1996年被推选为香港事务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被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福建省政府两次向他颁发捐资办学金质奖章。获厦门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殊衔。
1924年,吕振万出生于南安县(现南安市)水头镇。中学时代,他就读于泉州培元中学。培元中学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所中学,当时虽然仅是个中学生,吕振万却格外关注国内外的局势,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中学毕业后,早早就立下实业救国的吕振万毅然报考北京的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为今后驰骋商海、实业救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吕先生在海外经商的同时,忘不了养育他的祖国大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吕振万先生看好祖国的大好前景,果断作出决策,实行战略转移,迅速把投资发展实业转向国内,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
1980年,吕振万将他的南益织造厂和泉州籍港胞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三人合办的建兴织造厂合并,改组后的南益织造公司,从此开始了香港南益集团的奋斗历程,南益集团成了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军祖国大陆的港资企业之一。1979年,他们首先在深圳、东莞建厂从事来料加工业务。这对当时持观望态度的外商看来,需要很大的魄力,或许这正是吕先生“实业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种新的方式吧。
此后,吕振万充分分析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看准了家乡闽南这块热土,更重要的是深藏在他心中的那颗殷殷报国爱乡之心使他迫切想回家乡投资。1980年,南益集团在吕振万的家乡南安水头镇,以官桥锅厂一幢800平方米的简陋车间做厂房,办起了南丰针织厂。办厂初期,环境和条件都十分困难,员工素质亟待提高,管理制度亟待规范。而厂里也只拥有115台针织机、150名员工。但吕先生经常鼓励员工:“要让全世界最好的毛衣出自你们的手。”经过几年的奋斗,南丰针织厂生产的毛衣合格率达到国际规定的99.6%,畅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款式和质量均超过台湾。如今这家老厂已有二十几年历史了,规模也已扩大了几十倍。
此后,南益集团从针织起步,继而向制衣、漂染、仓储、运输、花卉、娱乐、机械制造、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发展。南益集团从最初的只拥有一家小厂发展到目前拥有40多家“南”字号企业,总投资二十几亿港币,成为泉州最大的企业集团。国家统计局最近出版公布的《2000年中国大企业集团》排行榜显示,南益集团在福建省营业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中居第29位,在全国纺织业营业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中居第52位。
1990年代初,吕先生没有因政治风波裹足不前,依旧率领其所属的企业在国内展开大规模投资。1991年由他在南安水头独资开发建设的1800亩的蟠龙工业综合开发区破土动工。经过9年的辛勤建设,一个新型的、具有侨乡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小城镇拔地而起,把一片荒坡地变成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工厂和花园式的住宅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