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五)

家乡区县: 安徽省潜山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向一千多人颁发了“抗战胜利”勋章,张恨水也在其例。
      1945年底,张恨水离开重庆到汉口。1946年初,又往南京,后经安庆到达北平。4月,北平《新民报》创刊,张恨水任经理兼副刊《北海》主编。5月,老舍委托马彦祥组织的“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平成立,张恨水被选为主任理事。不久,他又被推为北平“新闻记者公会”的常务理事。从1946年到1947年,张恨水创作了《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多部中、长篇小说。1948年秋,张恨水因故辞去《新民报》的所有职务。1949年初,张恨水在《新民报》上发表了《写作生涯回忆》。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全国文联。张恨水被邀,但因高血压病突发,半身不遂,未能参加。会后,周恩来派人专程看望他,并送去大会文件。是月,张恨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因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人民政府聘请他为文化部顾问,按月发给工资。1954年,张恨水健康状况开始好转,便辞去文化部顾问职务,又专事写作。1955年夏,张恨水只身南游,经合肥抵安庆,回到阔别十年的故土。家乡面貌的变化,使他激动不已,回北京后,写了中篇游记《南游杂志》,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1956年1月,张恨水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与毛主席握手言欢。这年春末夏初,全国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到西北参观旅行,张恨水应邀参加。回京后,写了游记《西北行》,刊于上海《新闻报》。1957年2月,张恨水列席参加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959年9月,张恨水收到由习仲勋、齐燕铭签发,周恩来审准的中央文史馆馆员聘书,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0年,张恨水作为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7年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去世。

一半95(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