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何园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历时达13年,占地1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后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49岁何芷舠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前后历时13年之久。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2005年,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园林泰斗罗哲文称之为“晚清第一园”。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景致,三处位于西园。排第一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则为第二,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第三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回归何园的何家祠堂于二OO七年四月三十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祠堂位于何园西南侧,紧临何园片石山房,祠堂由东向西形成大小祠堂。祠堂内陈设容像为原祠堂的真迹复制品,展出的是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从无锡赶来参加开放仪式的何园主人何芷舠第四代曾孙何祚宏老先生作介绍。
何园是清后期扬州最后建造的一座大型园林。同光以后,由于盐商和漕运的衰落,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到苏州,此时的扬州园林已处于回光返照的状态,但仍能体现其豪放大气的一面。而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