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宝应县

曹操谋士陈琳或葬宝应“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说,当时曹操手下有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中较为年长的陈琳,就是广陵射阳(现为宝应)人。他在诗、文、赋上皆有建树,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描写了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颇具现实意义。他的散文文风雄放,笔力强劲。但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三易其主,先后侍奉何进、袁绍、曹操,热衷功名,最终染病身亡。宝应县射阳湖镇原是汉代射阳县的治所。在其西南约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地分列着许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射阳墩”。因土墩数量很多,后来人们俗称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相传陈琳就葬在其中,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考古证明。扬州中医祖师是华佗弟子。

三国时期,还有哪些人物和扬州有关?韦明铧说,当时扬州处于魏、吴两方政权的中间地段,一会儿属魏,一会儿属吴,有时候还是双方都不管的“真空”地段。据韦明铧介绍,曹操一生并没有踏足扬州,但他的儿子曹丕来过扬州,还对着滚滚长江,发出长叹:“这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啊!”为曹操医治过头疼病的名医华佗,也长期在扬州活动过;他收下的唯一弟子吴普,就是扬州人。一直以来,扬州中医都奉吴普为祖师爷。解放前,扬州地区还有过吴普庙。

此外,扬州还有一位学士叫做张纮,到了东吴当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他和陈琳虽然身处两个不同的阵营,但是关系不错,常有书信往来。有次陈琳写信给张纮,夸赞他文学水平高;张纮回信写道,自己在陈琳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也就是成语“小巫见大巫”的由来。

宝应商周遗址参评“十大发现” 为扬州唯一参评项目

属于商周时期南北交流碰撞区域——

发现的双琚商周文化遗址,已经参加“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评选活动,这也是此次扬州唯一一个参评项目。2009年四、五月份,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驻扎夏集镇。宝应县博物馆负责人季寿山介绍,经过考古人员为期20天的调查,出土了一批陶、骨器等生产劳动工具,器型包括鼎、豆、罐、鬲、釜、钵等。

季寿山告诉记者,双琚商周文化遗址位于双琚村运河以东片,东北为兴化,南为高邮,周边多湖泊沼泽,遗址北有双琚大河,通广洋湖。遗址为凤凰沟环绕,东西长 240米,南北长260米。西北地势较高,东南相对平缓。地表常可发现绳纹、席纹陶片。地下堆积较丰富,深度在1.7至2.8米之间。

据史料考证,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其后历史无从稽考,明代洪武赶散有苏州徐氏迁至该处,遂名双琚,上世纪50年代双琚自高邮划归宝应。双琚遗址属于商周时期南北交流碰撞区域。中国社科院、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均对该遗址的发现给予了较高评价。

hey123(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