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灶头画

家乡区县: 浙江省南湖区

嘉兴灶头画是嘉兴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民间艺人以灶头为载体,用绘画颜料在灶壁的各个部位绘制图案,又称“灶画”、“灶壁画”。在嘉兴市各县(市、区)中,均有绘制灶头画的传统。旧时,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配有不同内容的吉祥文字。

2007年,嘉兴灶头画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嘉兴灶头画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灶是在人类把火引进自己的居所后产生的。灶画起源于何时,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据初步考证,嘉兴民间灶画至少出现在明朝 。

嘉兴灶头画是嘉兴一带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颜料绘制在乡间农家柴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是江南鱼米之乡典型的独特的乡土艺术。据推断,至少出现在清中期,已有200多年历史。

嘉兴,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马家浜的先民们就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种植下一片片稻田。2500多年来,横贯嘉兴的古运河孕育了这吴根越角之地流淌不息的水乡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炊为先。灶头是民居建筑的一部分,是农村百姓食文化的根基,由灶头衍生的灶头画也是嘉兴匠人的百工技艺之一。在嘉兴地区,乡村农户新建一所住房,必在厨房中新建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而且,灶头不论是花篮形、圆桶形,还是方桌形;也不论是单眼、两眼灶,还是三眼、四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满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配有不同内容的文字,这种由民间泥水匠在灶头砌毕后,信手用水墨颜料绘于灶头上的壁画,赋予了土灶浓郁的生活气息,注入了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浙江汉族民间文化。

灶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是使用最早、最普遍、最亲密的炊具。灶头画以灶为载体,是人类自有了灶后才逐渐产生的。灶头画起源于何时,至今未发现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据嘉兴民间灶头画艺人赵祥松第八代灶头画传承人的考查,嘉兴灶头画至少出现在清朝中期,己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民间,人们将用木板刻印、贴于灶君堂上用来祭灶的花纸称“灶神画”。嘉兴灶头画是指民间艺人以乡间农家做饭烧菜用的灶头为载体,用各种颜料手工绘制在灶壁上的图画,它是用来装饰、美化灶头,表达农家美好愿望的乡土艺术。几百年来,嘉兴灶头画艳丽的图案、丰富的画意深受百姓喜爱,经久不衰。除了灶头画有其特殊的文化表征外,嘉兴灶头画艺人在绘制灶头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主要表现在绘画载体、调色和空间的特殊性,形成了嘉兴灶头画有别于其他绘画的独特性,从而凸现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娍薇之鹣(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