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历史

家乡区县: 内蒙古正蓝旗

      正蓝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一二十万年前,正蓝旗范围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直到元代,这里是北方民族生产活动的场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民族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在这里活动。

      公元前相当长的时间到公元一世纪,这里是匈奴统治的区域,公元二世纪到三世纪是鲜卑人的属地。四世纪末柔然统治该地区,到五世纪中叶则由突厥人治理。六世纪到九世纪接受回纥人的统治,十世纪时使成为契丹人的领地,是辽朝皇帝捺钵避暑的地方。十二世纪初,女真灭辽,建立金朝,在曷里浒川北岸建造桓州城,治理金朝西北边陲,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建帐之所。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地更名为"金莲川",说"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经常率骑兵来此消夏围猎。金章宗完颜俯出生于此地的麻达葛山,便以"麻达葛"命其小字。金朝在原辽朝乌鲁古的基础上,在这里设置特满和忒恩群牧,为金朝畜牧战马。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召天下名士,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为"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将开平府作为临时行政地。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为中都,后称大都,定为首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

      元朝灭亡,元上都几经战乱的损毁,变成了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著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诸部的领地。1675年,察哈尔林丹汗孙布尔尼举兵反清,兵败身死,清廷将察哈尔余部编入八旗序列,设总管治之。正蓝旗与镶黄旗遂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翼,被安置在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统治。民国时归察哈尔省管辖。1945年获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权,1956年最终形成现有的行政区域。

      随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进行,元上都的历史研究也在国际上取得了新成果。日本明治大学樱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8册)中,发现了收录在该书中时间为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文。此碑是忽必烈在即皇位之前,为了纪念开平府(即后来的元上都)的建立而立之碑。碑文不仅记载了1256年建立开平府初期的情况,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与忽必烈继位前后有密切关系的政治问题。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开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资料。《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高约106厘米,宽约61厘米,碑文记载了蒙哥汗六年(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皇太弟忽必烈在滦水之阳(即今内蒙古正蓝旗滦河的北面),使用版筑泥土建城墙的方式兴建了 "皇太弟府",并命名为开平府。此事与《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岁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聪卜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的记载一致。1256年3月,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建立了开平府。在碑文中对蒙哥汗的称谓是"皇帝"或"帝",碑中忽必烈被称为"皇太弟"和"王"。因此,撰写碑文的时间是属于蒙哥汗时代的,也就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据碑文说,忽必烈按照蒙哥汗的命令开始建造开平府。忽必烈在建成开平府后很快命人并按照唐、宋旧礼,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只"。此碑是忽必烈派员来到山东的清源王庙(即济渎神庙)祭告岳镇海渎神时所立。

      在中国古代,天子凡遇有重要大事时,会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只"。济渎河神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被封为清源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诏封为清源王,金代仍将唐、宋之旧礼仪封之为岳镇海渎神。《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立碑的时间约在1256至1257年之间。此碑文中强调了开平府的设立是基于蒙哥汗的命令。碑文的最后部分还引用周公旦帮其兄长武王建立周王朝的基业为例,以此来歌颂忽必烈的功德。除了此碑之外,学界尚未发现其他资料中涉及到与蒙哥汗命忽必烈设立开平府的相关记载。因此,《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开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资料。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元上都遗址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滦京,为元朝的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被焚毁。

      历史上的正蓝旗曾是风云聚汇之地,这里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蓝旗的发源地,迄今为止人们从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中仍能想象到当年雄踞欧亚大陆的元朝帝国的上都所拥有的繁荣与奢华。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纪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人类经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元上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上都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Xntg99330(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