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书画篆刻家——刘秉堃
刘秉堃(1811~1887年),字敦山、少昙,别号樗北叟、中山山中人,晚年称樗叟。重庆万州人。刘敦山不写八股文,一生淡泊仕途。贵州督抚严树森曾三次请他去做官,都婉言谢绝了。他酷爱书画金石,其诗书画篆刻俱佳,且擅竹、石、砖刻。他的画路很宽,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师法黄大痴、倪云林、沈石田、石涛、八大山人等大家。崇拜金冬心、郑板桥等的创新精神。其画作“流播燕都,识者皆称超逸有远致”。著有《樗北诗抄》、《樗北文抄》(手稿本)、《绘事管见》(刻印本)和《汉印临存》、《汉名印摹本》。书、画、刻在川东有盛名。
晚清书法篆刻家——刘家谟
刘家谟,生卒年不详,(据余仲九先生生前考证,生于1811年之后,卒于1887年之前),字纪三,斋名蠢忍轩,重庆市万州人。同治丁卯解元,曾主讲“万州书院”,云阳“飞凤书院”,奉节“文峰书院”、“莲峰书院”。擅书,于颜真卿、汉隶、小篆研习亦深,尤精篆刻,现存印96方,藏于万州天城文化馆。他的书法基础是颜字,所藏《争座位》墨拓精品,当属日课之范本。对汉碑隶书研习亦深,篆书在小篆中溶入汉碑碑额,方圆并用,形成自己风格。著有《蠢忍轩诗存》、《汉印临存》(收印120余方)、《汉印续存》。
晚清名医——王锡鑫
王锡鑫,名文选,字锡鑫,号席珍子、亚拙山人,原籍湖北石首县。祖父一辈举家迁万县大周里,后移居万县苎溪河畔天德门(原三马路441号)。王氏先从觉来先研修幼科,后又同世医彭宗贤、赵吉华等再习痘科,医术益精,自利丸药,深受同邑敬重。他是中国古代舌下给药途径的创始人,第一个舌下含服的处方为他所开(《寿世医鉴》灵宝如意丹)。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有介绍。慈禧太后曾赐他银牌,钦加六品衔龙章宠锡。王氏好游名山大川,广行慈善,原万州桥是他独自募款修建。王氏壮年即有医名,一生医著甚丰,清道光年间刊行过《活人心法》4卷、《医学切要》6卷、《日月眼科》、《存存汇集医学易读》、《遂生外科》等多卷,所著《亚拙医鉴》又名《寿世医鉴》3卷,光绪年间更曾三次刊行。并擅长书法、诗词、棋类。
晚清进士、教育家——赵尚辅
赵尚辅,字翼之(1849-1900年),重庆市万州区天城镇茅谷村人,清光绪癸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及翰林院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为皇帝讲解经书,记录皇帝言行,编纂起居注)。翼之一生恪遵“六训”“三字”《家训》,清廉为官,政声卓著。这“六训”“三字”《家训》即:“一、为官戒贪;二、约束幕僚,不作奸枉法;三、荐实才,举贤良,拔寒微;四、务真求实,不徇私舞弊;五、纳他人之长,不持己见;六、立功德,树贤名,人去留馨”;“三字”是:“不要钱”。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前夕,他随鸾护驾西行到宣化,一月后回京,因酷暑、劳顿患白喉不治逝世,时年52岁。
晚清慈善家——陈寿龄
陈寿龄,字眉生。生卒年月不详,重庆万州人。眉生很小就死了父母,生活很贫困。回到云阳,长远斋给了二百元 ,便收了他为学徒,老板很重用信任他,过了十年,分给他一些赢利,使他自己去经商。他就与周维城合夥开了店铺营业,名叫“兴发寿”。买卖交易四十多年,赚了很多万块钱。好资助县中的各项慈善事业,如育婴、全贞、义渡、利农、保赤、寒衣、施粥、义冢等会,养济、栖流、恤孤、救生、济腊、平粜、救火等局,都帮助解决所缺。还在城乡兴办义学十二所,设“训瞽馆”,成立“仁寿药局”和“外科局”,不向贫穷的人收取费用。还另外立了一馆,有两位医生为他们治疗疾病,名为“立人堂”。城郊有几百户居民,都靠他救济才能烧火煮饭。泸州大火,他募集一万二千元飞快去救济。山西、浙江水灾,贵州旱灾,甘肃、山东、河南闹饥荒,他先后各捐千余元或数百元不等。光绪丙申大荒年,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他提倡卖平价米、开施粥厂,救活了很多人.每年舍弃的钱经常是以千计。川、鄂、淮、浙的人没有不颂扬他陈善人的。总督丁葆祯、刘秉璋、曾惠敏(纪泽)先后给他赠了“积善余庆”、“齿德兼优”、“玉垒”、“福星” 的匾额。川东道、夔府、本县各官,旌表他家的多得难以尽述。他生性友爱兄弟,尊敬母亲。培养自己不慕荣利的志向,从不违背。母亲去世后,守墓庐二年多,直到举行过除去丧服的祭祀。他友爱同母弟弟游鑑洋情真意笃。晚年与周维城的儿子周仁勳及自己的弟弟商议生意拆夥,把资产分为三股。弟弟认为是靠哥哥的力量挣来的,坚持不肯接受。寿龄流着泪说:“弟不接受怎么能安慰母亲于地下呢?”弟也哭了,固执地要让给哥哥。恩义诚恳真挚,侧边人都有感动落泪的。学政使陈懋候表扬他“孝友可风”,并非过誉。他的儿子后来也都成显贵,所以,他死后被诰封为通奉大夫。他的儿子兴德、兴荣、兴海都尚正在仕途进程中。
晚清理财专家——杜翰藩
杜翰藩,字诗笠,生卒年月不详,重庆万州人。晚清理财专家。诗笠五岁失怙,从世父杜焕章(举人,曾任铜梁教谕、嘉定教授,著《乡土志》、《畲经馆诗文集》)读书,沉酣经史百家,能作诗文辞。书法初学虞、欧,后杂黄鲁直。光绪乙酉年获拔贡入都,与当世贤士大夫游,学愈进,诗文愈工。曾任温江教谕12年,后任江西宜黄知县一年后病逝。诗笠为文卓犖不群、骎骎入古。辑有《光绪财政通篡》五十六卷刊行于世,大为理财家所资惜。著有《笠庵诗集》十卷,文集二卷。曾撰书《刘敦山墓志》。
晚清进士、教育家——刘贞安
刘贞安(1870~1934年),字彦恭、问竹,号伏庵、永谷遗黎。重庆云阳县耀灵乡人,刘孟伉堂兄。民国年间万县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光绪28年中举,次年在河南进士,曾先后在贵州永从、开州、印江等地做知县,辛亥革命后,归乡隐居教授。博通经史,工诗善书。书法功力深厚,善汉隶,其隶书别具一格。奉节白帝庙、云阳张飞庙、万州纯阳洞、西山公园静园等处都有手迹碑刻。所著《曜麓类稿》若干卷,《〈说文解字〉笺》14卷,《〈六书〉平议》5卷。已刻者《云阳图志》42卷。
民国学者、教育家——谭以大
谭以大(1872~1944年),字直方,别号蒟园,重庆万州人,民国年间万县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光绪28年壬寅(1902年)科四川乡试中举人。后应郡守之聘开办夔州学堂,执教十余载。生平著作除区档案馆所藏《蒟园文集》(刘孟伉小楷手抄本3万余字,)外,尚有《蒟园文集》手稿三册,诗词、杂记诸稿十馀册。其诗词不拘音律纯依天籁,所书蝇头小行书极精妙,能见钟、王、欧、苏遗脉。先生为人和平敦朴,从不疾言厉色、偏私徇情。平生契慕交厚者有:名山吴之英、长沙胡元直、湘潭赵启霖三师及云阳郭文珍、涂凤书,同里刘贞安,内江陈步鸾诸友。
民国实业家——刘声元
刘声元(1875~1924年),字立青,号凤书,重庆市万州人。民国年间万县实业家。是晚清著名书法篆刻家刘纪三先生第四子。刘声元自幼聪颖敏学,12岁为秀才,被邻里称“神童”。清光绪28年(1902),与兄刘树声,以及谭以大、刘贞安乡试同榜中举,名次列兄长之前。受其父影响,亦精于金石书画。1910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骨干。已故作家李劼人在长篇小说《大波》中,曾写到过这位万县青年在四川保 路同志会成立时,与罗纶争着担任最危险的职务,没争赢罗纶,竟在会上嚎啕大哭的事。后来,他代表川人到北京向摄政王请愿,被拿下天牢,亦无所畏惧……辛亥革命后,致力过治理川江滩险、发展川江航运及地方实业,均遭失败,自觉无颜见川中父老,遂携妻挈女到北京削发为僧,不久病逝,终年不足半百。他的一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知识分子壮志不酬的一个缩影。
民国学者、诗人——谢仙庄
谢仙庄,名树壁,字仙庄、献庄,生卒年月不详,重庆万州人。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晚清拔贡,曾在京师国子监就读,工诗善书画。仙庄气骨崚峋,不屑攀附权要,旅居北京30年,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返万后撰《西山公园钟楼格言碑》,并写成大字刻满碑的四面。这些格言言简意赅,易读易记,内容健康,毫无封建、迷信糟粕,很快便广为流传,加之碑上的大字写得十分潇洒流畅,后来遂饮誉国内外。从格言的思想高上讲,西山公园格言碑不仅是万州历史文化的瑰宝,即使跻身中华民族古今优秀格言之林,也将毫无愧色。四川省作协名誉主席、九十高龄的老作家马识途 先生说他“拜服”此碑,称赞谢氏“才艺双绝”,绝非溢美之词。 著有《蝴蝶花馆诗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