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桃源县(今泗阳县)陈家庄行宫刚住下,就碰上大运河北岸决口。决口的地方离行宫不远,乾隆派人把桃源县知县叫来,限他三天之内堵住决口,保住行宫,三天堵不住决口,就提头来见。下过圣旨,就乘坐龙舟,往清江浦巡游去了。
蒋知县马上征集民夫,昼夜不停地堵决口,堵了两天两夜也没堵住。蒋知县眼看大祸就要临头,赶紧喊来管水头目朱龙,限他一天一夜之内堵住决口,堵不住就提头来见。
管水头目朱龙,饱读经书,很有才干,又管理堤防多年,有实践经验。他接到命令,来到工地,先细心的观察一下水势,然后再找民夫在一起议论,决定用竹子编成络筐,装上石头、泥土往决口里填。说干就干,仅一天工夫,新打的坝子就要合拢了,蒋知县听手下人报,决口快要被朱龙堵住了,赶忙跑到工地来察看。果然不假,一只一只盛有万把斤重石头泥土的大竹筐撂在水里,水真的冲不动了。再一听,大家七嘴八舌全夸是朱龙出的好主意,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脸上觉得火辣辣的。
蒋知县找到了朱龙,手搀手往大坝合拢的地方走。一边走,一边夸朱龙说:“朱老弟真是个干才,有勇有谋,等筑坝完工,我定要禀奏皇上,给予重赏。”朱龙谦让道:“筑坝堵住决口,这是朝廷洪福齐天,蒋知县治理有方,我朱龙只是干点现成事,何来功劳?”
说话之间,两个人来到险工地段。蒋知县惊叫一声:“哎呀!不好!怪不得这里决口,你看!这水里有两条龙在打翻呢!”朱龙连声问:“在哪?在哪?”睁大眼睛往水里瞧,冷不防被蒋知县用肩膀头一抗,“扑通”一声,朱龙一头栽到旋涡里去了。
筑坝子的民夫见朱龙落水,纷纷跑来抢救。蒋知县指手划脚大声喊道:“大家不要乱动!我看得一清二楚,有两条龙在水下面抢朱龙首级,这叫二龙抢珠,乃天意也,大家必须齐心合力,抢筑堤坝,以报朱头目舍身筑坝的一片忠心。”
众人信以为真。当夜大坝合拢,恰好三天。蒋知县赶到清江浦,面见乾隆皇帝,把筑坝功劳全记在自己身上,乾隆皇帝降旨行赏,将蒋知县提升三级。其实,真正筑坝的功臣——朱龙,却冤沉水底,变成了千古冤案。
这条大坝位于今天的来安西至县城东郊,有十几里长,竹络装石头、泥土筑成,故起名叫“竹络坝”,地方老百姓为纪念朱龙,亦有叫“朱龙坝”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