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集古镇景观、水泊景观、名胜古迹、神话仙境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和历史研究价值。千年古镇窑湾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据典籍记载,这里,东周时属钟吾国辖地。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唐时,位于邳州、海州交界处,因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千年运河百道湾,黄金分割在窑湾;千年古槐,见证了古镇窑湾的兴衰;后院酱缸,雕琢着岁月久远的痕迹;老式建筑,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她像苏南的周庄有湖有水,水网相连;她又像山西的平遥,有着古老的街巷,文化相袭数千年。
窑湾古镇人文历史景观厚重。古镇始建于唐朝初期,随着明清漕运和盐业的兴盛,昔日店铺栉比,商贾云集,街上行人如织,水上舟楫连绵。古镇中,城门、楼、店、院、宫、寺、庙、殿,自宋至清,代有营建。古老的街巷、宅院、会馆、作坊、商行、货栈、典当、码头等古镇昔日风貌仍基本犹存。
窑湾镇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素有“黄金水道三角”和“苏北小上海”之称。窑湾在东周时期为钟吾国辖地,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经过窑湾,使窑湾成镇:公元618年,唐朝实行州县制,窑湾建镇,始名隅头镇:公元1668年郯庐大地震,隅头镇被毁,后迁往镇南运河拐弯处筑窑烧砖,重建新镇,过往船只多在此停泊,窑湾由此得名。依托水运的优势,窑湾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窑湾为南北水陆要津,往来船只南达苏杭,北抵京津,工商贸易曾昌盛一时。到民国初期,镇上常驻人口达3万人,流动人口达1.5万人,故一时有“小上海”之称。窑湾镇商号、工厂、作坊360余家,其中不乏著名的当典、槽坊、钱庄、粮行、布庄、客栈。合资企业有中美合资美孚石油公司,中英合资亚西亚石油公司,中法合资五洋百货公司,中英合资鸡蛋清厂等。当时窑湾当典的银票可在中国18个省的定点钱庄兑换现银。镇里有江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福建、苏镇扬8省商会馆和青海、浙江、东三省等10省商业代办处及2座教堂、8座庙宇。镇上驻有美、英、法、俄、意、荷兰、加拿大等国家的商人和传教近百人。中国大部分省,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与窑湾有贸易往来。窑湾绿豆烧酒、甜油等远销东南亚国家。窑湾古镇古建筑遗产是运河文化的象征,在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上独具风格,街区规划为一个中心区,二条放射状古街道。建筑特点既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于江南的小桥流水,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过街楼碉堡式等特色!
2013年将同京杭大运河一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