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嫁妆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吉期前一天,女家请全福人"装箱",并将所有陪奁分装在抬盒里,两人一抬,由保山领送至男家。中等之家,约为二三十抬。富户则自数十抬至上百抬,皆为家具、箱柜、衣服、被褥、首饰、金银铜锡器皿等;豪富者则有陪嫁田地房产的。小户人家仅数台至十余台,再次仅备女子常用之物,放于一只木箱中,雇人送去,不上抬。虽说"没有男家争陪妆",然而嫁妆越多越风光,一是顾全女家的体面,二可替女儿在婆家争庞,财主可借此炫耀富有。为此,中等人家不惜变卖田产,贫困者则求亲告贷为女儿置办嫁妆。在城区,送嫁妆要绕道多子巷和麒麟巷,以求多子多福。嫁妆送到后,男家请全福人整理好被褥,媒婆布置新房,当晚高点红烛,请亲友吃"暖房酒"。并将迎娶新娘的花轿置于堂屋中间,点起彩灯,谓之"暖轿"。当夜,由一名童男与新郎在新房里同眠,俗称"压床"。50-60年代,婚嫁中对聘礼衣料的要求,流行的说法是:"大成蓝(布),不必谈;毛哔叽,笑咪咪;灯芯绒,不嫌穷。"嫁妆仅有一箱一柜或两箱一柜,外加随身衣服和梳妆妆具。70年代后期,城市男女应婚青年多共建小家庭,新房陈设的标准是:三转一响外加36条腿。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简称"三转","一响"即收音机,室内家具总共要有36条腿。80年代出现"高价姑娘",新婚洞房趋向现代化、电气化和系列化,席梦思床、组合家具、收录机、照相机、彩电、冰箱、灯具、电风扇和空调;还有四季时装,各式流行鞋,羽绒被,羊毛毯、梳妆妆具和化妆品等。

ttt小丑(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