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峨眉山,是来寻暖的。没有想到,临出发时,查了当地的气温,每天都在摄氏零下一两度到七八度之间。这又让我去意蹒跚。 时值四月上旬,北京城却春花不发,雾霾、扬沙、雨雪天轮番登场,气温打摆子一样。清明小长假,竟因为高烧昏睡了三天半。
全国两会报道刚刚结束,时近半个月紧张焦灼、晨昏无序的日子,已让我身心俱疲,而接下来的阴晴飘忽又让内心满是不悦。天未亮,小区里已经响起“装纱窗喽”的叫卖和摩托车放荡的嘶鸣。
那山那么远,还是去看看。就像,希望撞碎一个冰冷、坚硬的壳,飞向那花开温暖、水草丰饶处。远方的春天,鲜花或许已经铺满山冈?
当我身着棉服跌入峨眉山时,立即被浓浓的暖簇拥了,那满树满山的绿,也四面八方地挤压而来——峨眉山,此前之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零下一两度到七八度”,所指竟然是海拔3000多米山顶的温度,而山脚下的市区已然绿意映眼。宾馆门前,那簇盛开的杜鹃,让人瞬间惊喜。
一
来到这座城,自然会攀这座山。但在峨眉金顶,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一个人的笑。与他攀谈时,他始终在浅浅地笑着,即使在外人看来,他是在讲述自己的苦涩与伤痛。
峨眉山位居四川省西南部,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中国佛教圣地,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之盛誉。主峰金顶绝壁凌空,十方普贤金像、金银铜三殿于云海之上灿若仙境,善男信女四季云集。
晌午的太阳正暖暖地驱赶着海拔3000多米金顶之上的阵阵寒意,而在令人眩晕的峭壁之间,一团红色却正在飘荡。
攀上云顶攀谈得知,他叫彭文才,今年45岁,是这里的清洁工。然而,这位清洁工所做的“悬崖上的工作”,却不是普通人能为,也因为此,他成了这里的唯一。
“此前不是,我们一起培训、一起下崖的是五个人,但现在只有我一个了。”眼前这位身着红色信号服的汉子,身高最多1.6米,体重不过百斤,他的工作,是把游客扔下山崖的垃圾再捡上来。还有,就是救助失足坠崖的游客。
“退耕还林了,我就来到了这里。刚开始只是想试试,这一试就是15年。平时吃住在山上,十天半个月能下趟山,七八月份游人多就不回了。父母不知道我在做什么,爱人走了,孩子在市里上学,没了母爱,也缺少父爱。但这个活儿总得有人做,我又是当地人。”说这些时,他始终微微地笑着,像讲述别人的故事。
一根顶端带钩的钢管、一个装垃圾的背包、一双黑布鞋、一身红色信号服,每月2100元的收入,这似乎就是这位环卫工的全部,但他又十分知足:“崖壁上的垃圾一年比一年少,人们的素质提高了。”休息片刻,他又悬挂绳索没入山崖。远远望去,山崖间,一抺云彩在飘荡。
二
在峨眉山间,那一大片的绿清泉般在流淌。那片绿啊,对城里人而言,看一眼就是一种奢侈!
这是一个位于峨眉山海拔1000多米处的高山林间茶园,一个峨眉雪芽的种植基地。在一垄垄的茶树间,手抚流淌着的绿,我满心欢喜地采撷着,陶醉着,直到被一位叫芳雨晴的茶姑唤醒。
“您采的都不能制茶,只能叫树叶!”
看着我惊愕的表情,她细细讲解、示范:此时茶垄已难采到雪芽,只有嫩芽初生刚刚冒出的才能做成雪芽茶。“茶树最顶端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才能入茶,叶可制成毛峰,而那根细芽才可做雪芽,稍稍下面一点的,就是不入品的树叶了。”
狼狈逃出茶园,林荫下,茶姑为我沏上一杯峨眉雪芽,立即绿意盈杯、香馥四溢。
“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陆游所在的彼时,每年春发,茶僧便开始一年一季的茶事生产,踏残雪采摘新茶。此时,山中雨雪初霁,平畴微微春回,峨眉鹅黄飞绿,春芽破雪而出,道佛两门踏雪品茗,成为一道禅意风景。
远山含黛,近树叠翠。置身桉树、银杏、松树交织下的茶园侧畔,在枝叶筛落的细碎阳光中,小芳娓娓道来:一场春雨一茬茶,雪芽的采摘期很短,即便清明刚过,能采的芽也已经很少了。采茶时节,茶人最是忙碌,但一天最多也就采一两斤湿茶,“人们一直弯得腰采摘,根本没时间下山”。
“那么辛苦,收入不会少吧?”
“每月2000多元吧。数千亩的茶园,采不回来就太可惜了。江南江北,多少人喜欢茶哩。”小芳笑道。
茶之味,在于品,禅之意,在于心,而禅茶于山水,方得其中之真味。
三
峨眉山猴是游人喜爱的珍兽之一,而我,独喜山猴游荡处的清音阁景区那满沟的水,满山的绿,满坡的暖。
在峨眉山海拔五六百米处的停车场下车,步行入清音阁景区,单程近一个小时的路途,为去观猴,更为观绿。
那水,是从景区深处汩汩而来的,与路相伴,清澈得使游鱼如同悬浮;伸手可触的绿,诱惑着我不时想触摸却不忍碰痛其每一缕叶脉。在温暖的阳光下,只愿这样随意地走着,任微汗驱走寒意,直到看到身背数字的抬滑竿者。
80元抬到猴区,除了管理费,两个人平分。他们每个人都黑瘦精壮,脸上淌着汗水。
闲谈得知,抬滑竿者都是当地人,家里也有为游客服务的小生意,“家里人照顾生意,日子过得去。我再卖把子力气,也方便出来耍的老人家和娃子。挣多挣少,图个大家方便。”一位李姓汉子笑着说。
在山上,不时看到山下一大片明镜似的湖面。那是一个叫峨秀湖的景区。当地人介绍,这个景区面积有五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大约一平方公里,是峨眉山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区、城市慢生活体验区。人工景观诸如“百鸟归巢”、“卧波虹桥”,使“秀湖十景”意韵丰满,与峨眉山形成山水相映、天人合一的景观。
漫步水畔,仿若置身花的海洋,各种鲜花在春天里绽放得五彩斑斓。湖面,黑天鹅、麻鸭悠然嬉戏。
水廊尽处,几位花匠正弯腰忙碌,几位中年妇女身背竹篓、花苗正迎面走来。同行的朋友上前打招呼,提出想与她们合影。“行啊!”其中一位笑着看看同伴,用手背抺一把脸上的汗,爽朗地答应了。随着快门响起,串串笑声在湖面飘荡。
四
闲生活、慢生活、新生活,茶楼、书吧、风情客栈,那弘清泉、那簇新鲜、那缕茶香、那份禅意。短短几天,这一切都汇集成峨眉的缕缕温暖。而那个叫彭文才的环卫工,那个叫芳雨晴的采茶工,那些抬滑竿的汉子,还有那些爽朗的园艺女工,也正不断交织成我内心的缕缕感动。不正是这些无所计较、不图多少回报、只求安于本职的普普通通的人们的付出,才让每一个游人自由自在,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他们的劳动与付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份舒心吗?
在位于市区的大佛禅院,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大佛禅院住持永寿大和尚交谈。他说,普贤菩萨是实干者,苦干者。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都应当具备这种精神,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人是一个物质精神的二元体,物质丰富了,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快乐地生活,就需要精神满足,而“平常心即是佛,平常心即是道”。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提着抱着过日子,还是舍得、放下,心平气和自在自然,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释永寿住持此论,或许该是人们体味到的一种禅意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