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家乡区县: 龙泉驿区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北郊斧头山山侧的浅丘上,建成了科研大楼、开放研究实验室、兽医院、兽舍和熊猫活动场、天鹅湖、大熊猫博物馆、大熊猫医院、大熊猫厨房等,形成竹木苍翠,鸟语花香,集自然山野风光和优美人工景观为一体,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达96%,营建了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这里常年养着80余只大熊猫以及小熊猫、黑颈鹤、白鹤等珍稀动物。

    通过动物园、科研中心、繁育中心及仿生野放区的共同努力,维系某个可自我维持的大熊猫迁地种群。该种群不仅是防止该物种灭绝的屏障,还可用于增进对该物种自然历史的了解。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成都熊猫基地是一个将迁地与就地保护有机结合的典范。成都熊猫基地的目标不仅是为野外大熊猫科研提供技术支持,还希望通过加强管理来增加圈养大熊猫的数量,最终将这些个体放归到就地熊猫种群数量减少的区域中去。

   成都熊猫基地着重于推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大熊猫是最主要研究的目标物种之一,其它物种还包括华南虎、小熊猫及金丝猴等。研究领域包括繁殖、营养、兽医及行为学等。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使我们能够为圈养物种提供最好的保护。此外,相关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研究成果同样可用于促进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管理。
199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国家计委、成都市计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共同资助1500多万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开展中国特有濒危保护研究的开放实验室。
通过努力,研究设施和人员的配备亦日趋完善,在科研及成果转化应用上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01年,在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四川省科技厅支持下,四川省政府正式命名该室为“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任命张安居教授为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向仲怀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繁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和野外生态学为重点研究方向, 成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
熊猫基地的研究能力正进一步增强。位于成都熊猫基地的研究中心大楼是一个四层楼的现代化实验室,还同时进行公众教育,向公众展示我们保护中国濒危动物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我们拥有高素质研究队伍,现正与国内及其它 8 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该研究中心和我们的国际合作网络为开展系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c0=baike72,5,5,72,24/sign=52109e4d918fa0ec6bca6c5f47fe328b/3b292df5e0fe99258cf1352e34a85edf8cb171ca.jpg

Ms.degndeng(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