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土楼,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现代汉浯词典》的解释,所谓“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