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徐州城在古代位处中原、齐鲁、江淮之交,道路四通八达,“山峻以踞,水奔以驰,近可攻,退可守”,在交通地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尚书·禹贡》记载上古的进贡路线,“浮于淮泗,达于河”,可入京师,徐州是转运的主要节点。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和荷水运河。荷水运河使黄河、济水与淮河相通,邗沟使淮河与长江相通,徐州城雄峙水路交通干线之上。战国时,魏国开挖鸿沟,连通汴水。汴水自开封分流后经商丘一支古称获水,东汉王景治河后通称汴渠。汴渠在徐州城东北注入泗水,使江淮赴洛阳、大梁的路线更加便捷,给徐州城带来了繁荣昌盛。隋唐运河通济渠虽不经徐州城,但位于徐州境内的运河要害埇桥仍由徐州管辖控制,事关朝廷安危。 秦始皇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徐州有八条车马大道通往四周政治、经济都会,使徐州成为文化思想荟萃地、南北货物集散地。汉代至清代,徐州的陆上线路虽有调整,馆驿制度亦有变化,然而陆上交通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唐代任山驿、大彭馆是徐州城郊官方迎饯、公书递转的著名驿站。明清时除陆驿沿用,还出现水陆并用驿站,徐州附近有著名的彭城驿、东岸驿、利国驿、桃山驿。驿铺日日繁忙,车水马龙,鞭炸铃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交通四面八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