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起源在清咸丰年间,由县城邱姓屠户发明,流传至今。灌肠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可以凉调,叫筲灌肠;可以煎食,叫煎灌肠。味美可口、风味独特,且有补血、健脾、壮筋骨、消滞之功效,很受群众欢迎。有民谣《内黄灌肠》曰:“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谗。”
所谓灌肠,就是将猪肠子洗净,用40%的面粉、60%的猪血,拌成汁灌入肠内,将肠子两头用细绳子扎紧,然后将其放入锅内煮熟的一种食品。煮肠子时最关键的是要边煮边用锥子扎肠子排气,这样肠衣就不会被煮裂。把煮好的灌肠放在保温桶里摆摊卖,这种灌肠叫筲灌肠。筲灌肠只需把剥好的蒜加上少许盐捣成蒜汁,把灌肠切成片,浇上蒜汁就可以吃了。筲灌肠要趁热吃,吃起来感觉入口光滑、软而烂,且辣中带香、香而不腻。内黄人为什么把盛在保温桶中的灌肠称作“筲灌肠”呢?据说,以前卖灌肠的人,把灌肠煮好以后放在筲(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桶)里,担着沿街去卖,所以叫做筲灌肠。现在,社会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就把筲换成了保温桶,可仍管它叫筲灌肠。筲灌肠是内黄现在最流行的小吃,无论早、中、晚,无论春夏秋冬,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小摊卖灌肠的。看那些灌肠摊前,一个个吃灌肠的人的吃相,就是不饿也会忍不住前去来一碗!“老板,来一碗肥点类。”一口地道的内黄话加一碗热腾腾的筲灌肠就是一个内黄人典型的形象!
灌肠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麦淀粉、醣类以及微量铁、钙、钾、钠等成份,所以大有补血、健脾、壮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贵,尤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安阳小吃之道口烧鸡
道口镇素称烧鸡之乡。道口烧鸡“造型美观、色泽鲜艳、五香俱佳、肥而不腻、老幼适宜”,堪称形、色、味、烂“四绝”。
安阳小吃之扣碗酥肉
中原地带安阳,口味偏淡,但近年来川菜、粤菜、东北菜接连进入,到饭馆吃饭,安阳人喜欢各种菜式都点一点。当地的传统菜式八大碗依然受欢迎,红白喜事尤其少不了。以现在的口味而论,扣碗酥肉最具继续传扬的潜力。
安阳小吃之粉浆饭
安阳“三大宝”之一。其特点是香醇浓郁,酸甜适口,有清热败火之效。熬制粉浆饭以绿豆粉浆为主,配以优质小米、大豆、花生仁、精盐、适量荤油,出锅后浇上糊葱花汁,撒上香沫。
安阳小吃之五香豆沫
是深受安阳群众欢迎的一种汤食。熬制豆沫以小米为主料,与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发,加水调磨成糊状米汁。上锅兑水,下入花生仁、黄豆瓣、海带丝、粉条、精盐等,开锅后倒入米汁,边倒边搅动,见锅再开,立即压火,并放入豆腐丝、胡萝卜丝、波菜、炒芝麻等即成。成品豆沫,糊色乳黄,红绿分明,各种调料咀嚼生香,略透麻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