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传说

家乡区县: 徐州市睢宁县

     北魏石佛·大雄宝殿 在山顶东侧,有云岗、龙门石窟同时代石刻。相传公元四五一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宋,三十万大军围攻彭城。驻军云龙山戏马台一带,士兵们因山就石,雕成了一尊大石佛头像。明洪武三十八年(一三九八年),由和尚胜吉主持建造了覆盖大佛的大殿——大雄宝殿。它依山而建,后壁三砖,石佛三丈,因此有“三砖殿覆盖三丈佛”之说。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徐州知州王黾承又添雕半身,方成今日所见的半身大石佛。 放鹤亭·招鹤亭 放鹤亭是北宋张天骥在宋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年)春建造的。云龙山人——张天骥寄情山水,不求闻达,在亭内养了两只鹤,以驯鹤为事,遂名放鹤亭。苏东坡与他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并写《放鹤亭记》而使此亭有名于世。原亭倒塌,现所存者为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年),都御史戴时宗曾在原址重建。又因苏东坡《放鹤亭记》中有放鹤、招鹤之歌,后人又在放鹤亭南增建一亭,名招鹤亭。饮鹤泉 原名石佛井,深七丈,因毗邻放鹤亭,明天启年间(一六二四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为它改名曰饮鹤泉,并题“饮鹤泉”三个大字。 东坡石床 这是因苏轼而得名的一块岩石。苏轼(一○三六至一一○一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次与友人登山饮酒,曾醉卧在岗崖的这一块岩石上,回去后就作了首无题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山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满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东坡石床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岗岩右角上,刻有“石床”二字。 大士岩·戏楼大士岩院为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徐州知州姜焯倡所建。院内正殿三间,名观音殿,中有观音大士像,前为敞式山门,依斜坡建五十三参(取佛经五十三参之意。参即参拜佛租)。庭院清幽雅致,内有参天宋柏两株。戏楼是清道光七年(一八二七年)春,由王建基等建成,供庙会时演戏之用。试衣亭·送晖亭 亭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而取名。

大猫咪(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