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客家文化

家乡区县: 广西陆川县

陆川客家人过年讲究的是热闹、隆重、团圆。一般冬至前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主人把鹅、鸡、鸭用笼子关住,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这个过程谓之“槽”。到了过年的时候,鹅、鸡、鸭就会养得肥肥的,主人宰杀时就会十分高兴,如果家禽养不肥,主人就会感到没面子。以前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都要举行祭灶仪式,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灶君取下烧掉,年三十凌晨把新灶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烧饼之类祭品,在灶前烧香送、迎灶神。不过,这个仪式到现在只存于一些偏远的客家村寨,大部分地方都消失了。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后,要择吉日打扫卫生,浆洗衣裳、被褥、蚊帐、窗布等物,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陆川县北的客家人喜欢爆米花,县中的客家人喜欢包粽子,县南的客家人喜欢炸“油鼓”---“油鼓籺”(he)。

“油鼓籺”是糯米添加适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圆,要掌握火候,经油一炸就鼓涨起来,这大概是“油鼓籺”一词的来历吧。“油鼓籺”呈金黄色,入口香而软,并且耐贮藏,的确是独特风味的客家小吃。

此外,陆川客家人喜欢吃鹅肉,鸡肉反成其次,有“无鹅不像年”之说。据老一辈人说,从前客家人颠沛流离,生活比较贫困,而鹅个头大,生长速度快,耐饥少病,没有饲料时还可用青草喂养,非常适合客家人迁徙时带在身边。而且鹅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体现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亲戚时带上一大块肉也有面子。笔者小时候见农村家家户户都养有鹅,少的几只,多的十几只,一到春节鹅的叫声此伏彼起,未见人影,先听鹅声,饶有情趣。现在,养鹅已成规模化产业,尤其是陆川县乌石镇的养鹅业蓬勃发展,乌石白切鹅也成为一道餐桌佳肴,风靡广西,走向全国。

蜗牛速速。(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