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粿,是由九层米浆合成的一种经典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首先得把大米提前浸泡1天1夜,然后磨成米浆,拌好了葱香食用油和精盐后,倒在干净的竹匾上蒸熟一层才能继续往上倒浆加层,要分9次浇浆,直至有一块砖厚。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蒸熟一屉用时不少1个半小时,尤其第一屉大锅水烧开就得多花半个小时。蒸熟之后凉开,切成菱形,外形层层叠叠薄如纸页,颜色金黄碧绿像片玉石,不但外观奇特雅气,且口感滋润细腻,入口绵软,最宜小孩与老人,为大田特有之小吃。
九层粿的出现不知自何年始,民间说它“层层登高”寄寓美好,蒸熟后层数多,叠起来像本书,所以叫“九层粿”。由于在入蒸笼前已经调理好了味道,因此芳香可口、咸淡得当,被许多人视为本地美食的杰出代表。
作为特产和老字号,大田九层粿做得好的地方除了县城的红星村还有武陵乡。农村自古有尝新的习俗,每年农历八九月新谷上场,妇女们会拿出新米做不同花样的美食。九层粿由此应运而生,也成了重阳的节庆食品。
每日清晨,沿街的早市开始营业,许多摊点煮好了热汤摆好了桌椅,早起的客人也已经坐定,大家就等着批发九层粿的小贩到来。因为制作需要专用工具,过程又特别费时,一般人都无法自己动手。排档里热着的豆腐、小肠、菜干等汤,是专门为搭配九层粿而备的。这种美食价廉、携带方便,如果赶急了拿食品袋子套起来边吃边做事情两相不误。就是放着过了时辰食用也无碍,不冰凉、好消化,蘸醋吃更有滋味,因此供不应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