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牛肉面zx(二)

家乡区县: 浙江省兰溪市

兰溪面条寻根溯源
说起好吃的兰溪牛肉面,一名给饭店做桌牌的兰溪姑娘扳起指头数开了:旗开、旗升、阿富……

兰溪市香溪镇洲上村的章氏兄弟五年前在金华新农贸市场附近开出第一家面馆,到现在已经带着乡亲在金华开了8家面馆。

刚来金华市区时,他们心里也没底:不晓得金华人是不是喜欢兰溪面。他们的第一家店位置偏僻,刚开始一天没几个顾客,没过半个月,食客就接踵而至。这让兄弟俩信心大增。

现在,哥哥章晓伟形容自己的顾客群体覆盖面广:开宝马的、骑三轮车的都有。弟弟章晓卫的老神面馆开在市区双龙南街上。有一个湖州客户每次来金出差都到他这里吃面。

章氏兄弟的面条是从父辈一位老人那里学来的。这位老人祖上在洲上开黍作店,后来在兰溪专门向饭店供应面条。他的面条韧劲足,面粉的比例搭配、配料有秘方。

章氏兄弟说,很多兰溪人是“吃讲师(美食家)”。兰溪人对点心、小吃相当讲究,而且非常注重搭配。当年兰江边大大小小的码头,吸引了各种做餐饮的人才。章氏兄弟的老家洲上,有个老太的豆腐花,还有三个老伯做的大饼、油条、酥饼,都自成一绝。洲上是个移民村,有许多人是带着餐饮手艺来的,互相之间也经常交流餐饮文化。

兰溪的面条,与当年兰江发达的水运有一定关系。兰江两岸出过好几个面条“达人”,但他们自成特色,有时江对岸的面条都不一样。金华广电中心附近做兰溪面的“阿富”就来自与洲上隔江相对的汇潭村。

酒店厨师带来的改良
市区江南东莱路上有一家兰溪面馆中的佼佼者。5月10日中午,该面馆店员忙得连轴转,顾客点餐后要等四五十分钟才能吃上。有一位客人说,找这家店找了一年。面条端上来一看,果然有“酒店范”。

老板王永棠是兰溪黄店人,以前是兰溪饮服公司员工,后来在省内许多地方做过酒店厨师长。2011年,他跑到龙游开面馆。一开始,龙游人不喜欢吃面。王永棠不灰心,他觉得只要面烧得好,地段不是问题。开张后前半个月,毛收入是1000多元/天,后半个月生意就很好了。开了5个月不到,他赚了20多万元。当年下半年,他把面馆开到了金华市区。

酒店厨师开面馆,从就餐环境到食品的色香味都更注重细节:调味料用最好的,酱油、米醋、咸菜都用品牌的;卫生弄得更好,厨房没有死角,地上有水渍随时会拖掉。

食客们对这里的腰花、牛肉赞不绝口,与普通面馆比,这家店的配料烧得专业多了。炒猪肝、炒腰花,老嫩很难把握,很多厨师炒出来会脱浆、渗血,腰花有一股臊味,既要熟透,又要保持嫩度,就得有厨师功底。

王永棠的面条2008年传自兰溪溪西的一位面条“达人”,他又作了改良,看上去像方便面,吃起来是手工面。当年,在溪西兰江大桥下,有一家很不起眼的面摊,食客如云,很多厨师都赶去吃。

受王永棠影响,有10多位酒店厨师开起了面馆,义乌、衢州、江西都有。衢州一个手下有五六十人的厨师长,在王永棠这里学了两个月,回龙游开了一家面馆,现在每天有3000多元的毛利。金华某海鲜酒楼的厨师长,也来他这里学做面。

能否做成“兰州拉面”
兰溪面在杭州、义乌等地拓展得不错。兰溪香溪章氏兄弟介绍,他们有不少同乡在杭州开面馆,做得好的一年收入有40多万元。但要把“兰溪手擀面”做出“兰州拉面”一样的品牌,在人才、管理、经营意识方面还需下功夫。

章氏兄弟说,自己没有野心把兰溪面做大,只要比打工强一点就行。有顾客给章正卫出主意,老神面馆生意好,要开连锁店,形成品牌。不料等他真的去注册时,发现“老神面馆”已经被人注册了。他干脆注册了一个“拐子章”,希望自己的品牌像宁波的“缸鸭狗”汤圆一样成功。

现在很多兰溪人看到开面馆还不错,开车的、种田的一窝蜂出来开面馆。章氏兄弟对这种现象有些担忧。王永棠也觉得,开面馆看起来门槛低,但要开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些业主急于赚钱,把兰溪面馆配料足的优势给丢了。有的人做得太杂,又炒小菜、又做馄饨,质量无法保证。前阵子,有一家兰溪牛肉面馆一心想做大,王永棠去吃了一次,觉得这个面肯定做不出来,汤也不行,这家店坚持了两年,最终还是关门。

有的知名面馆,据说老板换了好几家,师傅在手艺方面如果有所保留的话,就会让顾客感觉越来越不好吃。

到王永棠这里学做面条,还要交入盟费。有些业主想跟着他开分店。他提出要求,口感要统一,要由他来供应面条,并且碗筷都要统一。

兰溪手擀面如何从乡土走向更远,需要更多的章氏兄弟和王永棠们。

张笑(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