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八月廿八(1215年9月23日)生于漠北,自少受祖父、父母影响,尚武喜文,“思大有为于天下”(《元史�6�1世祖纪一》)。1251年,其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征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任命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等州,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这里任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忽必烈--主要功绩1252年,向蒙哥汗建策进兵大理国(今云南及四川西南部),借西南人力物力迂回攻宋,被采纳。1253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1254年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忽必烈为总东路军指挥。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汗于钓鱼城之战中受伤死于军中, 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后,忽必烈立即采纳汉人郝经的计策,与南宋约和,率轻骑北返。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建元中统,意即中原正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10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经过四年内战,击败阿里不哥,并将和林屠城。西方的四大汗国因他违背成吉思汗所立的大汗选举传统“大忽里勒台”制度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此后,他建立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